白話《木瓜》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人敬我一尺,我要敬人一丈,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對于别人一個小小的給予,我們則要要重重的回報,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讓我帶着你去看看古人的禮尚往來,今天分享的篇目是詩經《木瓜》,讓我們走進春秋時期,了解他們怎樣送禮和還禮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于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于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是不是覺得古人好奇怪奧,送禮為什麼要送木瓜呢?木瓜的曆史這麼悠久嗎?
這個故事發生在魏國的都城朝歌,也就是現代的河南鶴壁一帶。果實成熟了,适齡的男女青年就會到樹林中去聚會,唱唱歌跳跳舞,互訴衷腸,有點像現在的相親約會,如果有看對眼的男女就會給對方送木瓜。但那時候的木瓜跟我們今天吃的木瓜不是一個東西,它的個頭很小,香氣卻很足,但是味道比較酸澀,通常會被做成蜜餞。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要禁不住奧一聲,原來這也是一個愛情故事啊!
這首詩比較短小,隻有3段6句,變化也就是送的東西和回贈的東西不一樣,比如第一段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于瓊琚”,你送給我木瓜,那我就回報給你美玉。後兩段你送的變成了木桃和木李,那我回報的是瓊瑤和瓊玖。“瓊瑤”這裡出現了一個我們都熟悉的名字,沒錯,作家瓊瑤的筆名就是出自于詩經,所以很多家庭會把詩經當做給寶寶取名字的寶典。
“木瓜、木桃、木李”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柑子、橘子、橙子”,屬于同一類。“瓊琚、瓊瑤和瓊玖”全都是指美玉。這就是詩經的經典寫法,叫做重章複沓。你送給我木瓜,我就要回贈給你美玉。
大家知道一個詞叫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就是在講禮尚往來。孔子在評價木瓜這首詩的時候就講,說這首詩講到了送禮的準則,人們内心的意願需要用禮尚往來的方式來表達,送禮很重要,其實重要的并不是禮物本身,而是要能夠從送禮這個行為去感受和培養一顆仁愛之心,一顆對他人的關懷之心。
木瓜對後世的影響很大,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寫了一首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可以報之英瓊瑤,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這就是直接模仿了木瓜的寫法。
詩的後面還有“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意思是說并不是你送我一個東西,我回你一個東西,這就叫做報答,而是這樣一來一往加深了我們的感情。也就是說我送你禮物并不是圖你的回報,而是為了表達我和你的感情是一樣的,我也像你喜歡我一樣喜歡着你呀,這就叫做永以為好。有點像是拉鈎上吊,100年不許變。
我們要永遠相愛,對一個人好,惦記一個人,不能光是嘴上說說,要付諸于行動,所以這首詩其實是在講男女之間,包括人和人之間應該怎麼樣去表達感情,所以理解了這首木瓜,我們就能深刻的發現,詩經的内容歸根到底還是在培養一種溫柔的心性,他非常詩意的告訴你一個人應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情,又應該怎麼樣回報别人的感情,應該怎麼樣去生活,培養哪些品質,隻有做好這些,一個人才能夠成為君子,過上美好的生活。
- 上一篇 Say goodbye
- 下一篇 修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