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的包子鋪

01

我還是同小時候那般喜歡趕集,一禮拜一次,總歸還是原來的小販在差不多的位置擺攤,倒也沒什麼稀奇。

不過一到趕集,街上總是熱鬧無比,車是過不了的,隻能慢悠悠地随着人群流動,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

這裡的人趕集習慣于背一個小背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彙聚到鎮上采購,買衣服,買農具,買一家人一個禮拜的吃食。我與他們不同,這些瑣碎的事情自有母親去做,我上街隻為一張嘴管飽。

02

街頭有家包子鋪,記憶中開了很多年,我上中學那會兒就在這裡了。名字叫什麼我大概給忘了,又或許是每次隻管買吃的,因而從來沒有注意過,畢竟這位置已十分熟悉,總是對準了去,從不需要看招牌。

店面不大,門口有一個櫃台,上面放着幾口大蒸籠。老闆是一對中年夫婦,男的總在後面忙,女的站在櫃台邊等待客人。

我最喜好他們家的千層包。這種包子先将面皮擀得極薄,均勻抹上甜料醬,就這樣一層又一層地堆疊覆蓋,最後卷起來,用刀切成小份,捏成圓圓的模樣放入蒸籠。

03

在街頭下了車,買上兩個千層包,一邊吃一邊擠入人群,跟着往街上走。有時會來一些新奇玩意兒,老人小孩兒圍成一圈。

我見過最有意思的一次是一個賣标本的,也不知那些東西是真是假,模樣倒是栩栩如生。小的像蛤蟆,大的有蛇,那些蛇看上去可怕極了,隻遠遠地看上幾眼便覺心裡慎得慌。

主街大都是些賣衣服的,賣農具的,好吃的全在老街上,不過可得走很久。有時好不容易擠到這裡,卻見涼粉攤子上坐滿了人,無奈隻能給老闆稱上幾斤帶回家吃。

04

這些啊!都是幾年以前的事情了,如今我遠離故鄉,獨自在外,趕集的老街被重新規劃包裝,打造“古鎮”風貌。

我有些看不懂,老家本不就是有着悠久曆史的古鎮麼?何須多此一舉,弄巧成拙,如此一來,倒有些不倫不類了。

那家包子鋪也不在了,母親說去年冬天那夫妻倆煤氣中毒,雙雙亡故了。

那有着許多年頭的陳舊不堪的店門,在風雨的長期侵蝕下孤獨而蒼涼。時間過去一年多,仍是沒有一個新的老闆把它重新租下來,許是覺得曾經死過人,多少有些不吉利。

站在這條街道上,似乎還是兒時趕集的地方,可卻不是我記憶中的街道了。它好像在招呼我停下來,坐一坐,吃些東西,可我不認識它了。

這确實是我的故鄉,卻又不是我記憶中的故鄉了。


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搬運,文責自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