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

上午,帶孩子們參加“漢字聽寫大賽”,中國的漢字實在是高深莫測,難以捉摸,别說孩子們,連我這個語文老師寫起來也挺費勁,汗顔汗顔呀。

我們平時用到的常見漢字不過三千字左右,而漢字聽寫大賽的題目大都不在這三千字範圍之内,考的就是識字量和對這些字詞成語的理解能力。說實話,參加漢字聽寫大賽,如果不提前“備課”,想要脫穎而出,可謂難于上青天。

一走進參賽現場,我就感覺我們學校的這六名學生就是來“打醬油”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别的學校的參賽選手都手捧書本資料埋頭苦記,再看我身邊的六位選手,一人一瓶水加一支筆,再無其他。豔豔好似很着急:“老師你看,人家都有資料呢,我們啥也沒有。”我們也是“臨危受命”,哪有時間找資料學習呢,說是來濫竽充數也不為過。

其實看不看區别也沒多大,字詞的積累功夫在平時,想通過臨時抱佛腳來一舉奪魁?那是癡人說夢。去年也是我帶領孩子們來參加的比賽,資料也打印了,該交待的也交待了,結果還不一樣全軍覆沒?聽寫的那些生僻字詞,好多都是我平時聽都沒聽過的,更别提七八年級的孩子了。今年索性“裸考”,成不成也不必有壓力。

孩子們在聽寫時,我在幫忙批改剛考完的教師組的試題,雖然我不知道題目,但隻看答案我就知道難度不小。我所批改的十幾份答題卡,一百分的試卷最高五十分,十幾分二十幾分的大有人在。我在想,如果是我能得幾分呢?頂多也就二三十分吧,畢竟那些答案那麼刁鑽!

以前看央視一套的“漢字聽寫大賽”時,就覺得中國文字太深奧了,别說外國人學不明白,作為中國人又有幾人是真正的行家呢?高手們都是背熟了現代漢語詞典的,我們與人家相比,可以說是文盲了。

這幾年看“中國詩詞大會”,那是一年比一年難呀。猶記得第一季時那些題目我還能答出十之八九,到了今年的第九季,難度不斷升級。從簡單的一個字“飛花令”,到如今的數字+酒器,位置飛花令,讓我眼花缭亂,絞盡腦汁也答不出幾個。再聽嘉賓老師的講解,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聞,知識量儲備量甚少。

想想自己班上的學生,平時聽寫個課本上的字詞,都是錯别字一大堆,作文中更是别字連篇,基礎知識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依我看,隔三差五在班上舉辦“漢字聽寫大賽”和“古詩詞大賽”迫在眉睫,我泱泱華夏的文化傳承,急需新時代的接班人紮實掌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