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5歲女兒打球:不說教,隻陪伴

01

中午聽樊登講《高績效教練》,雖然書的介紹中說,這是一本講述高績效教練該有的素質以及成為高績效教練的途徑的書,但是,在我看來,它也是一本很好的用來指導我們養育孩子和與别人溝通的好書。

聽完整本書,回想起陪女兒成長的過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她怎麼做,不是說教,因為這一切的說教和要求都是外部的強加給她,她很容易産生抗拒心理。而真正的陪伴應該是用心激發孩子内心的潛能,讓她自己意識到她自己才是學習、或是跳舞或是運動的主體,她才是那個應該解決自己問題的人。

這話聽上去還是很抽象,具體怎麼解釋呢?舉一個我陪女兒打羽毛球以及我自己學打羽毛球的例子吧。

02

最近,五歲多的女兒開始迷上了打羽毛球,我就在網上買了一副兒童羽毛球拍,開始陪着女兒打。

因為她才五歲,握拍、發球、力度姿勢等等肯定都不行,但說實話,像我這種業餘的羽毛球愛好者,自己都是個半吊子,更别提要教别人呢。

我的做法是,完全不教她,就讓她自己拿着拍子和球玩兒,想咋玩就咋玩。

最開始,是她看着我和她爸爸打球,慢慢地,她開始嘗試着自己發球,一次兩次三次實在發不出去之後,覺得很沒意思,就吵着要跟我一起打球。我呢,就開始一個一個的給她喂球,發過去,接不到,掉地上,但她覺得這樣很有意思。

慢慢的,一天兩天,打了幾天之後,發現她可以偶爾接到我的球了。再後來,多打了幾天之後,偶爾她還可以和我對打三個來回。當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大多數情況都是發不過來、打歪、拍子揮空了等等。

反正我也不着急,正好我自己喜歡打球,下班時間也要鍛煉,就陪着她慢慢玩。越玩女兒越有興趣,進步的也很快。

因為考慮到經常晚上下去打球視線很不好,前兩天我在網上買了幾個發光的羽毛球,晚上在小區裡打,羽毛球在天上飛來飛去,有各種光亮,女兒更開心了。這不,昨天剛打完一小時,還念叨着說沒玩好,今天還要我陪她打。

03

由此讓我想到我自己練習打球的事兒。

記得幾年前,開始學習打羽毛球的時候,我的技術很爛,剛入門,而我師傅,一個94年的小夥子,羽毛球打到在我看來已經很專業的級别了。按道理說,一個很專業的人跟一個啥都不會的人打球是很無趣的,但他一點都不嫌棄,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陪着我打,給我喂球,漸漸地,半年,一年之後,我的球就越打越好了。

相反,是我老公陪我打球,更早的時候,我對乒乓球開始有興趣,學着打,我老公天天陪着我打球,每次打球的時候都會鬧點小不愉快,因為他總是喜歡指導我。“這個球應該這樣接”,“剛才那個球的接球方式不對”,“你的握拍方式要改”“打了這麼久,你怎麼一點進步都沒有”……諸如此類,就是他常常喜歡說的話。久而久之,我原本很好的打球興緻也沒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高績效教練》裡面的說法是,人們天生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當别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時候,你往往會找出特别多的理由抗拒。你下意識的認為别人不了解你的情況,不能感同身受,甚至你會認為别人站着說話不腰疼。

比如,領導告訴你應該這樣的做的時候,你内心往往想的是,憑什麼要這樣做,即便你确實按照他的方式做了,一旦遇到問題,你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這是領導讓我這樣做的,有問題就推給他。而不是你内心想去做這件事,但事實上卻是,真正應該解決問題的人應該是你自己,不需要别人給你答案,應該是在别人的引導下,你發自内心的思考解決的辦法,這樣你才能全力的執行。

你看,本質上,不是外界要求你、指導你怎麼做,而是你要從外界的引導中,從内心深處意識到你自己應該怎麼做,這樣才能全身心的去做好這件事。

04

而我自己在陪伴女兒成長中,也真切的發現:越是我花大力氣督促她學,逼着她學,希望她能學好,希望她早早的去努力學的東西,比如英語,她反而越反感,越不願意學。而在舞蹈、打球和跑步這幾項我完全沒有任何期待,不督促、不催、不過分關注的事情上面,她卻學的非常好,時常興緻勃勃的給我講她學習的成果。

你看,這就是事實啊。

為什麼會這樣?正如書中所說,誰都不希望在監督和壓力下學習、工作,但指導就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是指責,而指責就會引起防衛,防衛會降低自我覺察力,就很難讓她内心覺醒。

那怎麼辦呢?回到文章開頭說的,這是一本講述高績效教練該有的素質以及成為高績效教練的途徑的書。那作為父母,如何成為一個高績效的教練,如何引導孩子?

書中給出了三步:

第一,提出強有力的問題,從而了解孩子的感興趣的領域,這個過程中要避免引導性的問題和批評。

第二,積極傾聽。關注别人的回答,措辭和語氣。

第三,用GROW模型,即目标設定(Goal)、現狀是什麼(Reality)、你有什麼選擇(Options)、你将會做什麼(Will)

以此來一步一步的激發孩子的内心意識的覺醒,激發孩子的潛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