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換了6份工作後才發現:工作怎麼選都是錯的,熬下去就對了

前兩天和一個許久不見的前同事聚餐,自從他5年前從世界五百強的金融公司離開後,陸續去了6家公司,平均每份工作隻做了不到1年時間。問他離職原因,他無奈地說,要麼是工作時間太久,要麼是工作強度太大,又或是不想面對挑剔嚴厲的領導和夾生難處的同事……

如今他又打算出國發展,期待在國外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就業機會。

朋友的現狀令我想起知乎上的一條高贊評論:不管什麼工作,稱心如意是妄想,不順遂才是現實。

工作怎麼選都是錯的,熬下去就對了。

1.沒有完美的工作,隻有适應的個體

剛畢業那會,我的擇業标準是要找一份自己喜歡且熱愛的工作。

985碩士畢業後,家人讓我回家鄉考公務員,因為足夠穩定。筆試很順利,進了前2名,但到面試的時候,我卻臨場退縮了。原因是親戚裡已經有2個是公務員,我親眼目睹了在體制内的生活,覺得自己不喜歡也無法适應官場鬥争,我向往的是自由開放有活力的企業文化。

後來回到了大城市,投遞了很多份簡曆,在我做職業選擇時,第一決策順位就是喜歡和熱愛。但在接觸了幾份工作後,我發現這些工作都很難賺到錢,發展也很有限,無法支撐我在大城市的生存。最後我選擇進入世界五百強的金融領域,成為了一名白領,獲得了理想的收入和發展,至于熱愛我安慰自己可以後期培養。

但在入職後我發現很多事情與原本設想的不一樣:繁雜的KPI考核,重複機械的操作,同事間的惡意競争和領導的胡亂指揮,把原本不多的熱愛空間壓縮得所剩無幾。我的上級告訴我,隻要在職場,就得面對這些。

所以工作從來就不是用來享受的,天生完美的工作更是不存在,但這并不代表可以不認真對待,相反你需要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努力适應工作,并竭力把它往你想要的方向“扭轉”,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工作的快樂。

2.比上班更痛苦的,是沒有工作

剛失業那會,整夜整夜的失眠,無時無刻不被籠罩在失去收入的焦慮中。我才發現,原來比上班更痛苦的,是沒有工作。

昨天早上去星巴克買咖啡,看到好多中年男女在那“假裝上班”,他們都帶着自己的電腦,整日坐在這裡,時而刷刷簡曆,時而黯然發呆。他們中有的人曾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有的人是創業公司老闆,卻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别人眼裡的“過街老鼠”。在多少個失眠的夜裡,他們思考着未來的人生方向,而在白天,他們也隻能坐在這個看似高大上的環境裡,暫時放松緊繃的神經,忘卻自己此刻的遭遇與處境……

上班的時候,讨厭996的加班,讨厭客戶的百般刁難,讨厭陰晴不定的上級,累到總是看不見每天的夕陽,内分泌也始終紊亂失調……

但每個月末準時到賬的工資,從不間斷的社保公積金,年終豐厚的獎金紅利,都能穩穩地支撐我獨立行走于人世間。

工作,是生活裡的定海神針,是你安身立命的資本,是你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是讓你有錢吃飯,養娃,孝敬父母,是讓你夜半醒來不害怕。

當你還有一份工作可為之付出時,你已經成為了超越了大多數人的幸運兒。

3.工作拼到最後,拼的都是内存

雖說工作都要熬,但也要有方法地熬,否則很容易身心俱疲,陷入内耗。

在企業做培訓的時候,我就經常告訴學員要及時升級自身内存,就像一個計算機一下,隻有裝得下更多的東西,才能化解工作中的煩惱與壓力。

這裡分享三個升級“内存”的方法:

增加情緒容量:職場裡,拒絕玻璃心,練就厚臉皮。上級的批評建議,正确的就牢記于心,不對的就笑而不語。不要試圖和領導解釋自己,你隻需專心于自己的工作,用能力說話。面對同事的排擠刁難,你也不必睚眦必報,反唇相譏,不要被輕易帶動情緒,亂了陣腳。讓别人閉嘴的最好方法,是變得更強。

提升認知容量:思維是最大的監獄,不突破認知,就隻能畫地為牢。時刻記得投資自己的大腦,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認知水平。在做每一件事情前,不要限于應激反應,而要多思考是否有更合适的方法,不要一味埋頭苦幹。聰明的人都善于吃思考的苦。

擴充技能容量:技能是人在職場裡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所謂技多不壓身,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更多的不可替代性。建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多去了解其他崗位的工作,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一來可以打通業務鍊,二來可以為自己争取更多的機會,一旦有晉升/調崗名額,你将是不二人選。

️最後送給大家詩人裡爾克的一句話:

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熬到最後的就是赢家。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