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尋古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此番出遊,我一般選擇靠近車站五百米範圍的旅舍,幹淨,有獨立衛浴即可。

      下午到了襄陽,沐浴換衣,還把前幾天換下的内褲襪子洗了,準備在襄陽住上二三天。

      臨近六點才出門吃晚飯,信步走到附近一家飯店,環境蠻整潔,邈似鹵菜蠻有賣相。

      于是入内,點了鹵菜拼盤,素菜(冷菜)拼盤,啤酒。和服務員交談中,明白襄陽生活習慣和南陽相似,語言也是以豫地為主,和武漢話大相徑庭。

      飯後散步,倒是發現一個現象,整條街上前後約五百米,居然有寄買典當之類十幾家,确實令人深思。

      次日依舊起早,買了牛肉包子,順便兌換了零錢,乘車投币之用。約五六站,過了漢水,遙遙望見古城牆和鼓樓,巍峨雄峙于漢水之濱。

      當年蒙古人攻打襄陽,重兵雲集,竭盡全力費時六年未能破城。其時,大半個歐洲已在蒙古人鐵蹄下俯首稱臣,歐洲重甲騎士在蒙古人的複合弓前,如紙紮的燈籠,不堪一擊。

      積弱聞名的南宋,居然打出了血性,讓華夏文明火種得以延續六年,堪稱奇迹。

      襄陽城能夠堅守,軍民一心是首選,另外,城高牆厚,漢水為屏障,其寬有一百五十米,恰好在投石機攻打範圍内。南宋工匠制作的投石機,威力不是野蠻人能夠想像的。

      當年投石機發炮發出的震天巨響,早已消逝于曆史長河中了,惟有城牆鼓樓寂寂無聲,沐浴于晨光暮霭裡。(對襄陽的最早認識,依舊是兒時小人書,劉備馬躍檀溪而得知)

      出了古城,乘一路去岘山。

      岘山不甚高,卻因衆多名人雅士登臨賦誦,名聞天下。劉玄德馬躍檀溪,亦是發生于此山。羊祜的堕淚碑,杜預的沉潭碑,劉表和杜甫的墓,皆賦予了岘山深厚的文化色彩。

      下了公交,沿岘山小路上山,步行約一小時,至習家池。

      園内溪水淙淙,林木翠郁,石牆壁上,衆多文人墨客賦詩題詞,滿目琳琅。涼亭小憩,聽泉水琤琤,宛如鳴琴,清風徐來,先前上山的燠熱已一掃而空。

      在街上,公交車上,公園裡,襄陽女子較南陽,商丘諸地女子,多了一份秀麗,許是漢水潤澤的緣故吧。早在《詩經》裡,就有詩篇描述漢水女子。

      《詩經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漢之永矣,不可方思。

      昔年初次讀到此詩時,尚是青春年少。當時覺得莫名思慕,心向往之。

      半甲子彈指而過,今日徜徉在漢水之濱,江風拂面,卻不見伊人袅袅,唯有岘山隐約,漢水汨汨……

      回到旅舍,洗澡換衣,稍事休息後,出門覓食。信步而走,無意間發現一家新疆燒烤店。

      入内點了羊肉串,羊筯,羊排,羊腰,外加一瓶大烏蘇。杯盤狼藉後,掃碼離店,入水果店買了葡萄,回旅舍啖之。明天早上車發古城荊州,欲搶在東吳呂蒙之前進占此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