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總打姐姐,一定是很愛她吧!”

...

文 | 滑洋

編輯 | 了不得


...

最近看到一個好笑又讓人心疼的新聞。

​廣東河源市的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她們原因,8歲的妹妹答道:

「我和媽媽說過,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

「媽媽隻打姐姐,我覺得媽媽隻愛姐姐,隻管姐姐,不管我。」

...

原來,媽媽會因為姐姐總是回家晚而打她。這一點竟然讓妹妹嫉妒不已,她覺得媽媽隻愛姐姐,不愛自己,于是便跟着姐姐一起離家出走了。

網友也紛紛感慨:

...

令人心疼的是,8歲的妹妹居然認為媽媽不打自己,就是不愛自己。

其實,妹妹并不是求打,而隻是在尋求媽媽的關注。

媽媽隻打姐姐,讓她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才會認為挨打都是一種關注和愛。

...

...

無意間,我們忽視了另一個孩子

二胎家庭,父母想要做到“一視同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總覺得對兩個孩子是同等的,并無偏心。比如玩具、零食,統統買雙份,但孩子們更在乎的,是父母的态度。

江西景德鎮,一名10歲的小女孩與姐姐鬧了矛盾,她覺得媽媽偏心姐姐,所以欲跳樓自殺。

媽媽吓壞了,跪在地上不住地道歉:

「媽媽平時聲音大一點,其實沒什麼脾氣的。」

「我會改的,媽媽現在已經改了好多了。」

「姐姐有的你也有。」

...

聽到媽媽的話,女孩并不相信,依然坐在窗外不說話。

可見媽媽平日的态度,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表明: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會無意識的對某個孩子特别偏愛。

無形中被忽視的孩子,會很敏感地感受到傷害。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最初的愛,來自于父母,若是他們從父母身上感受不到愛,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被忽略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兩種性格:

一種是叛逆,不斷做一些令父母頭疼的事,獲得父母的關注;另一種則是卑微地讨好,希望父母看到自己。

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說,生下老大後,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在她身上,每天都為女兒講故事。

可老二出生後,她覺得「就是一塊肉」,什麼也不懂,很少陪伴她,更沒有給她講過故事,反而更多的是顧慮老大的感受。

...

因為自己的疏忽,老二變得很敏感,不敢與自己親近,甚至連“愛”都隻敢寫在賀卡上。

那一刻她才發現,原來二女兒一直活得很小心,小心翼翼地讨好,小心翼翼地懂事,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

那些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懂事,隻為獲得父母多一點的關注。

...


...

孩子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各自偏愛

無意識間,對一個孩子偏愛,是很多二孩家庭中最難的地方。

節目《童言有計》中,朱丹問育兒專家蘭海:「有什麼方法,能讓家長努力做到不偏心嗎?」

蘭海老師回答道: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緻的,但真正的公平就是區别對待。

對孩子來說,真正的公平不是買一樣的玩具,一樣的零食,一樣的衣服,而是各自偏愛。

隻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父母心中的唯一,無法取代。

身邊的一個朋友也是二胎媽媽,以前總以為她家會是每天雞飛狗跳的情景。一次聊天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這樣。

...

朋友說,對待兩個孩子完全公平根本不現實,她會對兩個孩子各自偏愛。

大兒子喜歡在小區院子裡瘋玩,小女兒喜歡在家中與她聊天看書。她經常是先陪兒子在院子裡玩一會兒,随後再回家陪女兒讀書。

她從不在兩個孩子之間做對比,而是讓他們明白各自的不同,看到他們身上不同的閃光點。

正是因為如此,兩個孩子之間很少争執,也沒有出現過媽媽更愛誰的争執。

海姆吉諾特博士曾說:當每個孩子被唯一地珍視時,孩子就會變得堅強。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得到唯一、獨特的愛,也就是專屬于自己的那份愛。對孩子來說,比起同等對待,這種專屬的愛,更讓他們有安全感。

父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關注,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和美好,認真向他們表達愛,尊重他們,關注他們。

有了二胎後,孩子得到的愛不應該減少,反而會更多。除了來自父母的愛,他們還擁有來自手足的愛。

隻要父母教育得當,兩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富足的愛,彼此陪伴,共同成長。

...

END

作者簡介:滑洋,大成心靈學院創始人,中國海普斯諾動力催眠學院催眠師,資深心理咨詢師,國際認證臨床催眠治療師,親子關系PET教練,親子溝通培訓導師,《青少年學能提升訓練》教材編委成員,廣州公益心理咨詢巡回導師,長期接受個人體驗與督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