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的創作時代背景
題目:
柏拉圖《理想國》的創作時代背景
解答:
柏拉圖原名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體強壯,額頭寬闊.「柏拉圖」希臘語意爲「寬闊」.後來,名字被延用下來,流行至今.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後來他遊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從事政治活動,想要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創立阿加德米(Academy)學園,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x0d柏拉圖的哲學王思想\x0d《理想國》、《政治家篇》、《法律篇》是柏拉圖集中闡釋其政治思想的三篇著作,其中《理想國》最爲著名.《理想國》的核心是正義,全書圍繞正義問題展開.哲學王統治則是實現柏拉圖正義理想的關鍵,離開哲學王統治,正義的實現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爲了實現正義理想,哲學王統治是必要的.同樣,哲學王統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於人們的同意,而在於哲學家基於智慧統治的自然正當性,它無需經過人們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於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圖認爲,哲學家統治儘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極其困難.哲學家的產生就比較困難,哲學家成爲統治者更爲困難.最後,柏拉圖提到,如果哲學家有幸成爲統治者,它要根據理想的模型來改造現實的城邦,建立一個正義的國家.\x0d在《理想國》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上半部分,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名批判了三種正義觀.當被批判者要求蘇格拉底闡述自己的正義觀後,蘇格拉底採用以大見小的方法,先論述城邦正義,再論述個人正義.要闡釋城邦正義,必須構建完整的城邦.第二卷下半部分到第四卷上半部分,即是對完整城邦的構建.城邦完整構建後,就可以在其中找到了正義.第四卷下半部分柏拉圖闡釋了城邦正義與個人正義.\x0d要建立這種正義的國家,關鍵的是要擁有關於正義國家的知識.對於柏拉圖來說,真正的知識是正確、恰當行爲的必要條件.政治領域同別的領域一樣,同樣需要專門的知識.正如薩拜因所言,個人和國家都具有一種善,而認識這個善、了解善究竟是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才能使人樂於從善,這是一個知識的問題.[②] 這種知識不是城邦中的那些政治家們所擁有的專門技藝,而是關於善的知識.\x0d但是,生活在現實城邦中的人們,無論是寡頭制下的人們,還是民主制下的人們,擁有關於國家的善的知識的人少之又少,因爲只有極少數天賦卓越並經過長期艱苦學習的人才能獲得它.大衆的無知自不用去說,就連那些統治者們也缺乏真正的知識.他們所擁有的不過是如何討好人們的技藝,這些技藝不能算作是真知識,只能算作是正確意見.\x0d知識對於意見的優越性在於,它是對理念的認識,是對永恆事物的把握,因此是十分可靠的.意見是對流變的萬物的認識,因此是不可靠的.[③] 正義國家的建立者必須擁有可靠的知識,否則他們所建立的正義國家就是不穩固的.爲此,正義國家的建立者必須是具有關於國家善的知識的人,這些人是哲學家.哲學家天賦卓越、醉心於追求真理,並且經過長期的艱苦學習,所以只有他們才掌握善的知識.所以,只有哲學家成爲統治者,正義的國家才能建立起來.因此,柏拉圖指出,除非哲學家成爲國王,或者國王成爲哲學家,使政治權力與智慧相結合,否則理想國就無法建立.[④]「在哲學家成爲城邦的統治者之前,無論城邦還是公民個人都不能中止邪惡,我們用理論想像出來的制度也不能實現.」[⑤]\x0d哲學家統治不但是必要的,還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就在於它是最佳的統治.柏拉圖認爲,哲學家實際上是神在人間的代表,是神的摹寫,是人世間最接近神的東西.神的統治比人的統治要好,「一個共同體如果不是由神來統治,而是由人來統治,那麼其成員就不可能擺脫邪惡和不幸.」 [⑥] 但是,儘管神關注我們的世界,但卻並不直接統治我們.人類事務還要由我們人類自己負責.神的統治雖然比人類自我統治要好,但對人類來說只不過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夢想.人類生活如何安排,最終還要靠人類自己.哲學家最接近神,「他的注意力永遠放在永恆不變的事物上,……而竭力模仿它們,並且儘可能使自己像它們.」因此,「和神聖的秩序有著親密交往的哲學家,在人力許可的範圍內也會使自己變得有秩序和神聖的.」[⑦] 神是善的,哲學家最接近善.所以,哲學家統治是可能的範圍內最佳的統治.\x0d柏拉圖也認爲,哲學王的統治離不開人們的同意,但是人們的同意並不構成哲學王統治合法性的基礎,它僅僅是哲學王統治不可或缺的條件.沒有人們的同意,哲學王統治是不可能的,但是並不能以此否定哲學王統治的合法性.事物的正當性與其現實性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統治合法性乃是正當性問題,能否統治乃是現實性問題,絕不能以事物的現實性作爲評價其正當與否的標準,更不能以事物不具有現實性而否定它的正當性.哲學王統治乃是完全的自然正當,不需要人們的贊同.無論人們贊同不贊同,它都是合法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