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試分析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性質、歷史地位、失敗原因及教訓.

題目:

評述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試分析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性質、歷史地位、失敗原因及教訓.

解答:

《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願望,是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但這個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辦法,並不切合實際.《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實行過. 《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加上當時處於戰爭環境,因而未能真正推行.
失敗原因: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太平軍與英軍作戰圖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制訂),愈來愈脫離民衆.加上太平天國強制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制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致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家認爲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爲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爲不利.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外國列強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太平天國連年戰爭,造成中國人口大量流失,使生產遭到破壞.江南繁華之地繁華不再,江蘇、浙江兩地人口銳減,太平天國再也無法得到人民支持.
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歷史影響:太平天國曆時14年,占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藉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戰爭,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鬥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體現了時代新特點.
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是先進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更沒有科學革命綱領的指導,再加上客觀上反動勢力的強大,失敗成爲歷史的必然.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爲求民族獨立而做出的嘗試,以及當時中國社會政治鬥爭的複雜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在當時許多人民受其壓迫.
倡導社會改革---太平天國主張土地公有,財產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會陋習.其倡導的社會改革,對日後的中國有一定的影響.
播下革命種子---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但它所宣揚的反清思想已經廣傳民間,播下了日後反清革命的種子.
漢人勢力擡頭---清廷依靠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平定太平天國,他們都被封爲地方總督或巡撫,自此漢人勢力上升,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持續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個中國,建立與清廷對歭的政權,一度動搖清朝的統治,使清廷元氣大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