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臨頻滅絕動物,要環境、數量、臨危等級、致危因素

題目:

我國臨頻滅絕動物,要環境、數量、臨危等級、致危因素

解答:

我國十大瀕危動物(標題) 1.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爲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唯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羣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2.金絲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羣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髮,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髮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 3.白鰭豚.白鰭豚爲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繫.2007年8月8日正式宣告絕種. 4.華南虎.華南虎的英文爲「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爲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華南虎正處於垂危狀態. 5.朱䴉.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並一度被認爲已經滅絕,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 6.褐馬雞.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有人稱之爲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爲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7.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灣鱷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而揚子鱷現爲我國特有,也是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8.黑頸鶴.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雲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9.藏羚羊.由於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另外一些採金者也在對其肆意殺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隻的速度減少.爲打擊盜獵,這幾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公安一直在爲保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鬥,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犛牛隊」,他們已經有兩位英雄爲此獻身. 10.麋鹿.作爲中國特有的溼地鹿類,曾於上世紀初在中國本土滅絕,幸有少量存於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羣才得以恢復.麋鹿是溼地動物,由於對溼地環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 金貓Catopuma temmincki 別名 原貓、紅春豹、芝麻豹、狸豹 英文名 Asiatic golden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易危(V) 生境與習性 棲於亞洲熱帶、亞丶熱帶山地各種森林中,從溼潤的常綠林到海拔3000M左右的乾旱針闊混交林或針葉林都有金貓的活動,也偶見於灌木叢和草地.常單獨生活,白天棲於樹上洞穴內,夜間下地活動.一般活動範圍2—4Km2,每夜行程約500—1500m,常在山脊光禿的小山包、岩石或三叉路口處排便.能捕食黃麂、毛冠鹿、麝等偶蹄類,但主要以各種體型較大的齧齒動物爲食,也捕食地面較大的雉科鳥類、野兔等動物.雖無固定的繁殖季節,但多在冬季發丶情、春季產仔,妊娠期約91天,每台2或3仔,產於樹洞內. 我國金貓數量不過3000—5000隻 至危因素 金貓數量歷來不多.中國民間傳統將金貓骨作豹骨入藥.大型貓科動物(虎、豹)數量迅速大幅度下降的同時,盜獵者逐步把目標轉向金貓.另外,山地林區狩獵強度有增無減,金貓賴以生存的食物資源下降,也影響金貓種羣的發展.棲息地的變化,也導致其數量的減少. 荒漠貓Felis bieti 別名 草帽、漠貓、草猞猁 英文名 Chinese desert cat,Chinese mountain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國,產於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陝西和四川;國外尚記載於蒙古共和國. 生境與習性 其棲息地生境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灌叢、山地針葉林緣、草原草甸、荒漠半荒漠和黃土丘陵乾草原六種類型,棲居高度爲2800—4100m.一般以高山灌叢帶及山地陽坡以圓柏、杜鵑等爲主的灌木疏林地區(植被類型爲山地針葉林帶)較爲常見,因爲此類生境中的齧齒種類和數量都最多,可給荒漠貓提供豐富的食物.不論它們選擇何種生境,在其棲息地範圍內必有大量的天然崖坡與岩洞,藉以隱蔽並利用石隙岩縫作巢.交配期在1—2月間,5月產仔,仔數爲2—4隻(李德浩等,1989). 種羣現狀 種羣現狀不詳,種羣數量尚難估計. 至危原因 迄今對其生活習性所知甚少,主要至危原因不清楚,但是50年代到1978年間經常使用化學毒物間接殺死了大量的以鼠類爲主食的食肉動物是重要的因素.目前在荒漠貓的分布區仍在使用其他的化學毒藥來控制鼠害(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麻狸 英名 Jungle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稀有(R) 分布 目前國內僅見於雲南南部和西丶藏南緣;在海拔2410m的喜馬拉雅山上有發現記錄(Guggis丶berg,1975)國外分布於亞洲中西部與南部,即從伊朗、黑海至高加索、印度半島和中南半 生境與習性 棲息於溝谷、湖河邊緣的灌木叢及蘆葦叢,也棲於山地緣或長有高草的原野.在雲南西雙版納較爲乾旱的大坪壩,由於壩區的栽培作物如玉米、甘薯、花生、蠶豆等常招致大量鼠類.使叢林貓稱謂該種環境的主要小型食肉獸.有時也到村莊附近活動,棲居的海拔高度可達2410m左右.妊娠期93—131天.每胎2—5仔,通常2仔.性成熟的年齡爲11—18個月.壽命可達14年(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種羣現狀 叢林貓在伊朗、印度等地分布較廣,但是中國作爲其分布邊緣地帶,數量非常稀少(Cat Specialist Group,1992).目前僅發現與雲南和西丶藏南緣林區,分布範圍有限.在野外考察中只偶爾可見,國內的生存量尚不清楚. 至危原因 有待進行生態學調查,但是作爲國內分布極爲有限,僅偶爾發現的一種貓科動物,此種的皮張仍在收購和貿易中.可見加強保護,嚴格禁止捕捉和獵殺,同時注意它的棲息地的保護,顯然是當務之急. 金錢豹、文豹 英名 Leopard,Panther,North Chinese leopard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豹主要分布亞洲、非洲及阿丶拉丶伯半島.我國的豹除台丶灣、新疆、寧夏外,曾普遍見於各省區.據記載,我國的豹分3個地理亞種: 1. 華南亞種P.P. fusca(華南豹):見於現在、雲南、貴州、四川、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南部、河南、安徽等省區. 2. 華北亞種P.p.fontanierii(華北豹):見於河北、山西、陝西北部. 3. 東北亞種P.p.orientalis(東北豹):曾見於黑龍江省的大、小興安嶺和吉林省的東部山區,向東延伸至俄羅斯沿海編曲和朝鮮北部. 生境與習性 生活於多種生境裡,森林、灌木、溼地、荒漠等都能生存,但我國豹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區,其巢穴多築與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豹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區,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豹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豹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在南方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間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豹於冬季和春季發丶情交配.懷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產仔,每產2—4仔,哺乳期約3個月,初生仔體重550—750g,約10日齡時睜開眼睛,18—24個月能圖例生活,幼獸和木獸在一起直到下次發丶情期.幼獸2、3歲後性成熟.壽命約20歲,飼養者可達23年. 種羣現狀 豹是大型猛獸,分布範圍又很廣,調查全國範圍的種羣數量有一定難度.然而,由於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時也除「豹害」,加之棲息環境的改變,以致30Ian來許多地區的豹數量急劇減少或已絕跡不見. 華南豹:50年代初,華南豹在江南諸省的種羣數量還相當多,由於認爲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羣數量急劇下降. 華北豹:山西爲主.陝西省土地總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獲的1750隻豹的平均密度爲1隻/86km²,而70年代1224隻豹的平均密度爲1隻/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80年代捕殺量少喝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宣傳不無關係,但豹的自然種羣數量的急劇減少也是客觀事實.估計現在山西的豹約一百多隻之數.已有報導,甘肅的豹已絕跡(陳鈞,1993),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報導. 東北豹:大興安嶺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記載(Loukashkin,1936),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黑龍江省全境已無蹤跡.近年來,吉林省境內的豹已基本絕跡(李彤等,1993;馮江等,1993).80年代,中國境內野生的東北豹已經絕跡. 依據皮毛收購情況分析和估計,到80年代末全國豹的野生種羣數量可能尚有數百隻. 至危原因 1. 長期的國度獵捕是主要原因.認爲豹爲害家畜,其皮毛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獵捕. 2. 棲息地的破壞是報數量劇減的另一個原因. 3. 種羣過小且相互隔離,導致種羣退化,也是至危原因之一. 老虎、大蟲、山神爺(東北)、扁擔花(四川)、「打哈」(蒙) 英名 Tiger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在我國曾廣泛分布,北自黑龍江,南至西雙版納,東起東海沿岸西至新疆羅布泊,可以說除海南和台丶灣外,各省區都有虎的蹤跡.據記載,我國虎有6個地理亞種(高耀亭等,1987),實際上可能只有5個是一般所接受的. 1. 指名亞種P.t.tigris(孟加拉虎),分布於西丶藏亞東、吉隆、達旺以南及林芝、墨脫等地;雲南西部德宏州等. 2. 南亞亞種P.t.corbetti(印支虎),分布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廣西西南部. 3. 華南亞種P.t.amoyensis(華南虎),僅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爲我國特有亞種,過去曾廣泛分布在東起閩浙(約東經120°)西至川西(約東經100°),南自廣西(約北緯23°)北及豫晉邊界(約北緯35°),全區東西長約2000km,難北寬1500km.據記載一個多世紀前,廈門(1858)、杭州(1880)、福建(1894)、南京(1895)都曾發現過虎,之後在安徽安慶、四川宜賓、樂山、青川、平武亦相許發現有虎(Alllen,1938).據調查,20世紀50年代江西、湖南、貴州等省還是虎比較多的省區.然而,據近年來調查,許多省區的虎已經絕跡.至90年代初,僅見於粵北、贛(gàn)南(江西的南部簡稱)、湘南及桂東北(南嶺)、贛北及閩西(武夷山)、湘西北、黔東北及川東南(武陵山)等,總計約20萬km²(劉振河燈,1983). 4. 西北亞種P.t.uirgata(裏海虎),記錄於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羅布泊.估計在20世紀20年代絕跡(高行宜,1993).本亞種在伊朗、俄羅斯境內於70年代亦絕跡(Jackson,1993). 5. 東北亞種P.t.altaica(東北虎),本亞種在東北山區曾廣泛分布,但近三十年來,東北虎的分布區大大縮小,至80年代初僅見於東經128°以東的東北東部山區(張廣才嶺、老爺嶺).事實上至80年代末,長白山區的虎已經絕跡(王振堂,1994),只有少數個體殘存在吉林省琿春縣春化林區. 生境與習性 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男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致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於山脊、矮林灌木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遊蕩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片源地區都已開發爲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虎的活動範圍較大,在北方日尋食活動範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較短.捕食野豬,以及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偶爾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 發丶情交配期一般在去11月亦翌年2月份,發丶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到2km遠.懷孕期105天左右,每產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約1kg,哺乳期5—6個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間雌虎不發丶情交配,故在自然條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菜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齡時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壽命一般20—25年. 國野生虎的總數估計已不足150隻,其中東北虎殘存約20隻(馬逸清等,1994;高中信等,1993;吳憲忠等,1994),華南虎20—30隻(劉振和等,1983;袁喜才1994;何曉瑞,1994——,印支虎估計有30—40隻,孟加拉虎的數量估計30隻左右(何曉瑞,1994;王應祥,1995).全世界總量不超過7700隻. 至危原因 1. 棲息地消失是根本原因.森林採伐速度加快,加上礦山開採,修路建房等人類頻繁的經濟活動,使森林植被不停收縮,虎的活動地盤縮小,馬鹿、狍、野豬、麂等作爲食物來源,它們本身種羣數量也不斷減少,嚴重影響虎的生存. 2. 長期以來的過量捕殺是虎數目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加上虎皮值錢,虎骨又用作傳統中藥.雖然過於強調因爲虎骨入藥而導致虎的瀕危,是不符合虎這種大型貓科動物瀕危的歷史過程的.因爲歷來入藥所用「虎骨」實際含有許多種大型動物的骨骼一併在內.但是虎皮和虎骨的貿易的確也是目前虎類面臨滅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老虎的分布由於人類活動、棲息地破壞等因素而被分割成島狀,各分布區的小羣之間缺少基因交換,必將導致小種羣生存力和繁殖力的衰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