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廣東模擬)2009年12月7日到12月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世界氣候大會,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
題目:
(2012•廣東模擬)2009年12月7日到12月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世界氣候大會,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參加峯會.會議的主題是如何節能減排,保護地球環境.
(1)煤、石油、天然氣等都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其中煤是由古代______植物的遺體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年代形成的.
(2)有機物燃燒、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______氣體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爲減少該氣體的排放,我們應該______.
①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選擇騎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 ③減少燃放煙花炮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植物不僅可以吸收多種溫室氣體,還能利用______能.可見,大力植樹造林有利節能減排.每年的______是植樹節.
A、3月5日 B、3月12日 C、5月31日 D、7月7日
(4)氣候變化與生物的生存息息相關.由於今年來北極海冰消融,使得北極熊無處安身,這體現了______對生物的影響.
(5)2010年3月,中國西南大旱,農作物大量死亡,這說明植物生活需要______.
解答:
(1)在距今2億年以前,地球上曾經茂盛的生長著高達數十米的蕨類植物,它們構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後來,這些蕨類植物滅絕了,它們的遺體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炭.
(2)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主要有:化石燃料的燃燒、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森林的砍伐、微生物的分解等.因此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潔燃料(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轉化爲氧氣,因此要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等.所以,選擇騎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和③減少燃放煙花炮竹,是爲了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而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毀壞大片的森林,因此我們要「不用一次性筷子」以節約木材,進而保護森林.故C符合題意.
(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物質轉化的過程是將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爲複雜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能量轉化的過程是將光能轉化成爲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因此,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光能轉變成的化學能貯藏在有機物中.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羣衆參加造林爲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爲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4)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帶的雷鳥,在白雪皚皚的冬天,體表的羽毛是純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換上棕褐色的羽毛,與夏季苔原的斑駁色彩很相近.也是防止被敵害發現,同時便於捕食獵物,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這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現象.而由於今年來北極海冰消融,使得北極熊無處安身,這體現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5)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如生物所必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運輸都必需在水中才能進行,水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雲南連續遭遇三年大旱,乾旱會造成糧食減產,說明生物缺水,可見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
(1)蕨類;
(2)二氧化碳;C;
(3)光;B;
(4)環境;
(5)水.
試題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同學們了解了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氣體,就會做好此題.
名師點評:
本題考點: 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造成的影響及其防治;蕨類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考點點評: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是造成二氧化碳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低碳經濟是指減少含碳物質的排放.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