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島模擬)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題目:

(2012•青島模擬)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係:

實驗步驟 ①用______分別測出2個鋁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並計算鋁塊體積,計入表格.②換用松木塊,重複步驟①.
表格

實驗次數物體m/gV/cm3

m
V


解答:

(1)①實驗室中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
②實驗次數3和4中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即
108g
216cm3=
10g
V4,由此解出V4=20cm3
③次數3中松木塊1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爲0.5,所以次數4後面空格應填0.5;
④次數1、2次中,鋁塊1、鋁塊2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⑤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由此我們引入了密度概念.
(2)①從同一高度滾下時,小球滾到相同的水平面的速度就會相同,是爲了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選用質量不同的小球來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②實驗中小球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表示小球能夠做的功越多,小球具有的動能就越大,所以本實驗採用轉換法通過觀察小木塊移動的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3)①採用控制變量法,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這樣小車在進入平面時的運動速度相同;
②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長,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在圖示三種表面中,木板最光滑,阻力最小,速度減小的最慢;
③假如小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那麼就沒有力可以改變小車的運動狀態了,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是採用的逐漸逼近的推理方法.
故答案爲:(1)天平;20;0.5;質量與體積;密度;
(2)不同;同一;木塊移動的距離;
(3)同一;木板;勻速直線;逐漸逼近.

試題解析:

(1)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由3、4次實驗中松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得出空格的數值;比較1、2次實驗中質量、體積、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得出同種物質的質量體積關係;
(2)由於動能的大小可能給多個因素有關,應用控制變量法來分析,高度相同時,小球滑到相同的水平面的速度就會相同,目的是爲了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選用質量不同的小球,來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係;實驗中利用了轉換法來進行探究活動,小球能夠做功是觀察小球推動小木塊運動距離的遠近來體現小球具有動能的大小;
(3)在實驗中,我們是把小車放在斜面上,讓小車從斜面上向下運動,從而讓小車獲得一定的速度.小車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則向下運動的速度就會不同;
要知道阻力大小與表面光滑程度的關係以及運動的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係;由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以及結論推理出阻力爲零時的運動情況.

名師點評:

本題考點: 探究密度特性的實驗;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考點點評: ①在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係實驗中,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種物質,質量相同體積不同,體積相同質量不同,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②明確本實驗中研究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反映動能多少時運用了轉換法.
③此題考查的是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該實驗是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