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中阿Q對更弱者的欺凌和報復,這體現了他的「精神勝利法」:既折射其追求個性解放的一面,也寄寓了魯迅先生對他的同
題目:
《阿Q正傳》中阿Q對更弱者的欺凌和報復,這體現了他的「精神勝利法」:既折射其追求個性解放的一面,也寄寓了魯迅先生對他的同情.
請問這句話正確嗎?爲什麼.
解答:
這道題目語文組老師有爭議.
談談我們的看法.
體現了他的精神勝利法,這肯定是對的.
但是後面表述不準確,尤其在「折射追求個性解放的一面」,帶有褒獎的意思,其實純屬表達含糊,這僅僅是他性格扭曲,被壓抑被侮辱的流氓無產者個性反彈的一種表現而已.折射出他作爲被侮辱被損害的階層要翻身的扭曲表現而已.
況且這一點也並不能寄寓什麼魯迅的同情.
這個說法另很多人感到迷惑,所以這個選項應該被認定是錯誤的.
但是湖北考卷那個文學常識,其中B項明顯是錯的,就是孔老二徒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聽完嘆曰:「吾與點也!」「曾皙」
所以這個文學常識,排除法,只好一般都被認爲是正確的.
其實準確地講,應該是錯誤的.
對更弱者的欺凌和報復,「他扭住伊(指小尼姑)的面頰.」
這種自我欺騙,自我麻醉的奴性心理,既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徵,又是長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人們造成的普遍落後的精神狀態,這種失敗主義,奴隸主義的病態心理表現,人們一直認爲是中華民族覺醒和振興最嚴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也是魯迅先生通過對《阿Q正傳》對我們民族進行的自我批判.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