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弗受玉原文譯文請配上原文
題目:
子罕弗受玉原文譯文
請配上原文
解答:
原文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爲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譯文
有個宋國人得到一塊玉石,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石的人說:我曾經把這塊玉石拿給玉工鑑定過,他認爲這是一塊寶玉,因此我才敢獻給您.」 子罕說:「我把不貪圖財物的這種操守當作是寶物,你把玉石作爲寶物.如果你把寶玉送給了我,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物,還不如我們都保有各自的寶物.」 獻玉的人跪拜於地,告訴子罕說:「小人帶著玉碧,不能安全地走過鄉里,把玉石送給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 於是,子罕把這塊玉石放在自己的鄉里,請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寶玉,賣出去後,把錢交給獻玉的人,讓他富有後才讓他返回家鄉.
注釋
1、子罕:人名,春秋時官員,宋國國相,又名樂喜; 2、示:給……看; 3、或:有人; 4、諸:之(代詞,放入文中具體解釋)於(介詞,放入文中具體解釋)(在本文意思是:把玉獻給.) 5、弗:不; 6、爾:你; 7、故:所以 8、若:假如; 9、與:給 10、人有其寶: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 11、以……爲:把……當作; 12、以爲:認爲; 13、皆:都; 14、喪:失去; 15、故:所以; 16、獻:進獻,進貢; 17、玉人:從事玉石加工的匠人 18、懷:藏 19.稽首而告:獻玉人跪拜著所述.稽首:跪拜 20.置諸其里:把獻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居住的地區 21.爲之攻之:替獻玉人整治好那塊玉
啓示
宋國那個獻玉的人認爲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爲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潔.這叫「人各有其寶」,或叫人各有其志.這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我們要讚揚子罕潔身自好、不貪錢財的品質.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這樣「不貪」的品德,那社會就清明得多了.道理:人,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編輯本段拓展延伸
《左傳》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左傳》後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爲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它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爲《春秋》,最大的編年體史書爲《資治通鑑》.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爲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作者簡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
編年體例
按照魯國十二公的順序,記錄了當事各方面的歷史,共18萬字. 1.隱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莊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閔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書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滅亡
後人注釋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詁》,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清劉文淇等撰.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撰.
外交辭令
《左傳》記載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辭令,這些辭令的共同特點是委婉巧妙,典雅從容,在彬彬有禮的外表下包藏著鋒芒.即使是敵國交戰,在兵戎相見之際,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
編輯本段參考資料
《左傳》在史學中的地位被評論爲繼《尚書》、《春秋》之後,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重要典籍.《經學通論·春秋》評論說:左氏敘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論,亦當在司馬遷、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經書,可以獨有千古.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和文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左傳》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學巨著.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爲「相砍書」(相斫書),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其聲律兼有詩歌之美,言辭婉轉,情理深入,描寫入微,是中國最爲優秀的史書之一. 《左傳》受到學界重視是在魏晉時期,先後有服虔、杜預爲其作註解,以後成爲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