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墨妙亭記的全文翻譯

題目:

蘇軾的墨妙亭記的全文翻譯

解答:

在網上找的,對比一下原文,我略改了下,應該不錯了:
熙寧四年十一月,高郵孫莘老從廣德調任吳興太守.第二年二月,在官邸的北面、逍遙堂的東面建造墨妙亭,把吳興境內從漢以來的古文遺刻都收藏在亭內.吳興自從東晉以來就是一塊美好的地方,號爲山水清麗廣遠.吳興百姓享受豐足的魚稻蒲蓮物產,他們寡求不爭.外地賓客不是有事非來不可一般很少到這裡.所以歷任郡守,都只是歌詠、酬唱、嬉戲、飲酒.莘老到任時,適逢大水,上等農田都沒有收成,湖鄉百姓大飢,準備一起出門逃荒.莘老大力開倉賑災,親自安撫慰勞災民,一片至誠.家裡富裕有餘糧的家庭,都爭著拿出自己的穀物來幫助官府賑災,救活的災民不可勝數.當時,朝廷正推行改革變法,負責實施新法的使者紛繁來往,人們認爲莘老會日以繼夜地治理各種文書,到處開會,不可能再有閒情,像往日那樣雍容自得悠哉游哉.可是莘老更加喜歡交結賓客,賦詩飲酒,他還在餘暇時,網羅遺聞逸事,得到前人賦詠數百篇,編爲《吳興新集》,那些刻畫尚存卻僵仆斷缺在荒陂野草之間的文物,又都收集到這座亭子裡.這一年十二月,我因事到吳興,(在墨妙亭里)周覽嘆息,莘老求我爲墨妙亭寫一篇文章.有人對我說,所有的東西必然歸於盡頭,依靠外形牢固的東西,尤其不可能長久,即使堅如金石,也會很快變壞,至於功名文章,流傳後世,還算是久遠一點,現在孫莘老竟然把這些古文遺刻等文物托給一座亭子來保存,這是保存久長的反而向壞得快的尋求幫助.這早已是昔人的困惑,莘老用深簷大屋來保存文物,推斷他的用意,難道不是有點不知天命嗎?我認爲知天命的人,必須先盡人事,努力盡人事的道理後才不會遺憾.事情有成功必有失敗,譬如人有生必有死,國家有興盛必有衰亡.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君子保養身體,凡是可以使生命長久延緩衰老的法子沒有不盡力去做的,他們治理國家,凡是可以保存國家免於破亡的法子沒有不盡力去做的,一直到無能爲力了才罷休.這就叫知天命.這座亭子該不該建造,不值得爭論,但是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別清楚.所以我把這些情況全部記載下來,並且把墨妙亭里的各種文物記錄如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