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詞性活用誰能詳細具體的告訴我如何能正確的分辨出文言文中:1)名詞的意動用法2)名詞做狀語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那個「
題目:
文言文詞性活用
誰能詳細具體的告訴我如何能正確的分辨出文言文中:
1)名詞的意動用法
2)名詞做狀語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那個「名詞作狀語」是怎麼看噠
解答:
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詞類活用的情況,即有些詞類由於使用的需要,會臨時改變它的詞性,起另一類詞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確掌握它們的用法,理解它們的意思,就不能正確地理解、翻譯句子.尤其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同學們較難區分的,現在就把動詞的使動、意動以及爲動用法放在一起進行認知比較,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是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所代表的人物發出,而是在主語的影響下使賓語所代表的人物發出,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幹什麼(怎麼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主要有四種:名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數詞的使動用法.
(一)名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成爲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讓……做丞相)
③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使……做王)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發生在不能帶賓語的動詞上.例如:
焉用亡鄭以陪鄰?(使……滅亡)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使……發怒)
「亡」「忿恚」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尉」,成爲使動用法.
某些可帶賓語的動詞也有使動用法.例如:
謹食之,時而獻焉.(「食」,吃,這裡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讓蛇吃東西,可譯爲餵養.「食」用作使動意義後讀si.)
(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同動詞的使動用法略有區別,它的特點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①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尊貴)
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使……勢力削弱)
③春風又綠江南岸.(使……變綠)
④空乏其身.(使……受貧困之苦)
(四)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活用爲動詞後也有使動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麼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並列變成四皇,與五帝並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數詞的使動用法,在於使事物發生數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釋爲「使……變成四個」,「六」可解釋爲「使……變成六個」)或以數量爲比喻的變化.
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凡能譯爲「使……怎麼樣」的詞語,就是這個詞語具有了使動的功能,視爲使動用法.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爲(或以爲)賓語怎麼樣」或者「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意動用法有兩種: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爲(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認爲其言奇,認爲其貌壯,可譯爲:認爲其言出衆不凡,其貌壯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認爲……小,可譯爲: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
(二)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把……當作魚肉〔任意宰割〕)
②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把……當成伴侶,把……當作朋友)
③孟嘗君客我.(把……當作客人)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在結構形式上沒有區別,只是所表示的意義不同.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怎麼樣」,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爲賓語怎麼樣」.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意來體會二者的區別.
三、爲動用法.
爲動用法是一種少見的動賓關係,指謂語動詞「爲了賓語怎麼樣」的意思.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爲……哭泣)
等死,死國可乎?(爲……而死)
使動、意動、爲動這三種活用方式在判斷、理解、翻譯時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凡謂語有使賓語如何,以「使……爲」的形式對譯的,屬於使動用法;謂語有認爲賓語如何,以「以……爲」形式對譯的叫作意動用法;謂語有爲了賓語怎麼樣,以「爲……」形式對譯的叫作爲動用法.如「聞寡人之耳者」要譯爲「讓我的耳朵聽到的」,這是使動用法;「固以怪之矣」要譯爲「本來就認爲這件事是很奇怪的」,這是意動用法;「死國可乎」要譯爲「爲國而死可以嗎,這是爲動用法.
總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積累,注意比較,可以試著翻譯成以上三種格式,再根據語境看哪一種翻譯最合理,進而明確屬於哪一種活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