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叫什麼?
題目:
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叫什麼?
解答: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等人29日宣布,他們在冥王星外發現了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大小相當於冥王星的1.5倍,距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的3倍,暫命名爲2003UB313.此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其網站上發布了消息,稱「第十顆行星被發現」.
新發現的這一星體究竟有多大意義?在國內中小學教科書和各類科普讀物中沿襲了數十年之久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有沒有可能被重寫?「第十大行星」之說是否屬實?誰才是確定該新星是否屬於太陽系行星大家族的權威?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請教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林清博士.
第十大行星預言了75年
據林清介紹,太陽系中存在第十大行星的說法在天文學界早已有之.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在海王星外發現了一顆新星,同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確定其爲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並定名爲「冥王星」.
但從1930年起,天文學界便不斷拋出關於太陽系還存在第十顆行星的說法,他們還在不斷努力觀測,以證實這一推斷.因此,近年來接二連三有人宣稱找到第十大行星,而且發現的星體一個比一個大.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當屬2004年初,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29億公里外,找到的一顆紅色小行星2003VB12.當時,它的發現者就認爲它是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並依照因紐特神話傳說中海洋女神的名字,給它起名爲「塞德娜」.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
但由於「塞德娜」的直徑僅爲冥王星的71%,很多天文學家提出質疑,經過再三鑑定,最後認爲它不夠資格,「塞德娜」已被正式歸類爲「小行星」.但這一次美國人發現的新星,體積比冥王星還要大,真正引起了科學界的矚目.林清表示,這次發現2003UB313的確意義重大,它迫使人們重新對太陽繫結構以及行星的概念進行研究.
新發現動搖冥王星地位
NASA和西方媒體的此次報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planet」來稱呼這一新天體,並稱之爲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但在林清看來,提出「第十大行星」之說爲時過早,2003UB313的出現反倒會使人重新思考冥王星在太陽系的地位,以及究竟如何定義「行星」這個概念.
據介紹,不少天文學家一直把冥王星視爲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個「異類」.冥王星的直徑僅爲2390公里,只有「鄰居」海王星直徑(49528公里)的5%,連水星(4879公里)的一半都不到;它的質量也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甚至比月球質量還小.它的運行軌道和運動規律與太陽系的其它八個「姐妹」也很不一樣.
許多科學家爲此提出,把冥王星剔除出太陽系行星之列,把它視爲小行星.還有一個辦法則是把八大行星定義爲「大行星」,把直徑大於2000公里,且小於4879公里(水星)的繞日天體定義爲「准行星」.(註:這樣,冥王星和最新發現的2003UB313都將被視為準行星.)
儘管把冥王星趕下行星「寶座」的提議在1998年遭到IAU的否決,但不少科學家始終認爲,太陽系其實只有八大行星,海王星以外的星體都屬於柯伊伯帶(小行星帶),冥王星也是一顆較大的小行星.
林清表示,中文裡的「行星」一直是個含糊的概念,英語則對行星(Planet)和小行星(Asteroid)有明確的區分.現在,天文觀測的事實擺在那裡,而「行星」只是一個人爲的定義,是時候重新考慮「行星」定義了.他還說,假如這顆新天體被定義爲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話,也許在未來10年內,太陽系還會「冒」出幾十顆比水星小、比冥王星大的所謂「行星」.
教科書先別急著改
幾十年來,中小學地理教師都告訴學生,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美國科學家的這一新發現會不會讓中小學生的地理考卷更改答案?林清笑著說,目前的中學教科書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因爲現在一切都不好說,NASA並不是決定2003UB313是否屬於第十大行星的權威,冥王星的地位都有可能要重新考慮,一切都要等待權威部門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慎重考慮後再下定論.
網友爭相爲新星起美名
美國科學家發現所謂「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衆多星迷和網友的議論.按照國際慣例,如果此新星真能算作「第十大行星」的話,它將被賦予西方神話中諸神之一的名字,而不是以它的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究竟給這位太陽系的「新成員」起個什麼樣的好名字便成了國內星迷和網友們爭論的焦點之一.
截至今天零點,新浪網上網友們關於「太陽系發現第十大行星」的評論高達547條;而上海星迷「聚居」的「天之文」網站對於「第十大行星」的討論的點擊率也已達1000多次.在一條題爲《第10大行星的名字》的帖子裡,數十位網友從羅馬神話和希臘神話中舉出了近十種適合這顆新星的名字.
許多網友提議,既然冥王星叫「普魯托(Pluto)」,這顆新星就可命名爲「達拿都斯(希臘神話中的死神)」、「休普諾斯(睡神)」、「赫卡特(黑夜女神)」,也有網友認爲應該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諸如「阿佛洛狄(愛與美之神)」.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觀測站站長林清博士表示,太陽系中主要行星的名字確實是以神話名字命名,但這顆新星的名字需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最終確定
Sedna(「塞德娜」)與太陽系其它天體對比圖
太陽系原來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科學家在已知離我們最遠的行星冥王星以外20億英里發現了一個圍繞太陽運行的新天體.它距離地球約60億英里,太空梭要飛行40多年才能到達那裡.
NASA科學家15日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約129億公里的紅色耀眼小行星,這是太陽系內已知最遠的物體.
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小組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宣布發現了這顆名爲「Sedna」的小行星,它由岩石和冰塊組成,直徑在1288至1771公里之間,大小約爲冥王星的四分之三.
引發關於行星定義的爭論?
測量表明,賽德娜的直徑有1200多英里,是74年前發現冥王星以來,太陽系內發現的最大的天體.
它只比冥王星小一點點.這一發現可能會引起對行星定義的再次爭論.有些天文學家認爲,就連冥王星的體積也太小,不能算作行星.而另一些人則說,只要是圍繞太陽運轉的較大的天體都可算作行星.
不管結論如何,這一發現都是美國航天局的一大勝利,顯示了新一代太空和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能力.
近兩年來,太空探測設備陸續發現了一系列體積較大的小行星和類行星物體.新發射的"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目前也加入了尋找行列.
2002年,布朗的小組曾發現了離冥王星10億英里、直徑800英里的一顆小行星.冥王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是36億英里.上個月他們又發現了一個新天體,代號爲2004DW,其體積比前一次發現的小行星大10%,距離也稍遠.但這兩個天體都位於柯伊伯帶中,這一區域有大量岩塊和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轉,它們有可能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系的漩渦狀岩屑環面的殘骸.柯伊伯帶中已知的物體約有800多個,絕大部分直徑都在60英里左右.
化石 太陽系最原始的星體
麥克-布朗在電話會議上向記者表示:「這一發現爲太陽系打開了一扇新的化石窗口.」
以因紐特人創造北極地區生命的海神Sedna而命名的這顆小行星是自1930年人類發現冥王星以來在太陽系發現的最大的一顆環繞太陽運行的星體.它距離地球的距離比距離冥王星要遠三倍.
布朗表示:「我們認爲Sedna是太陽系最原始的星體,自從太陽系形成以來它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Sedna離太陽的距離十分遙遠,甚至一枚大頭針就能擋住太陽射向它的陽光.」
劍橋大學宇宙和天體物理學教授、皇家天文學家馬丁·里斯教授說,賽德娜這樣的天體可以爲研究太陽系的構成提供有用的線索.他說:「恆星是從塵埃氣體構成的雲團中形成的,當它們形成漩渦時,有些殘餘就被留在了外面.它們就像是圍繞太陽運轉的化石.」
不是行星 可能擁有衛星
布朗沒有將Sedna歸爲行星之列,他表示行星的體積更大.布朗指出:「儘管天文學家沒有對行星的正式定義,但我們認爲將Sedna稱爲行星並不合理.」研究人員預測,在Sedna附近將發現其它體積更大的星體.布朗相信,還有更多環繞太陽的新天體等待人們去發現.
布朗在3月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被命名爲「塞德娜」的行星自轉速度遠低於預期,並且有一顆衛星可能圍繞著塞德娜做軌道運行,它是除火星外最紅的星體.
布朗稱,「我們認爲有證據表明有一顆衛星圍繞著「塞德娜」進行公轉.我們相信在不久之後,通過哈勃天文望遠鏡的觀察結果會有力的證實我們的這一推斷」.
天文學家於2003年11月14日首次發現「塞德娜」.此後,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天文台和美國雙子星天文台便開始對此進行深入細緻的探索.這些天文學家在調查後發現,「塞德娜」看上去發出紅色的亮光.天文學家目前正在對它到底由何種物質構成進行探索.它的構成成份還不能確定,但有可能主要是冰岩.
極度寒冷的星球
國際天文協會編號爲2003 VB12的「塞德娜」是目前發現的距太陽最遠的行星.預計它與太陽間的距離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3倍.目前,該行星距地球約130億公里.「塞德娜」繞一個距太陽128億公里-1340億公里之間怪異軌道運行,周期爲10500年.而這一區域此前被認爲是太陽系之外的真空地帶,被稱爲庫伯帶.天文學家預測,「塞德娜」表面溫度可能在零下240攝氏度左右.天文學家同時預測,「塞德娜」表面溫度甚至還要長期低於這一數值,因爲它平均10500年才繞太陽運行一周.
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在太陽系的邊緣發現了許多比"塞德娜"更小的星體,這些星體的構成也像"塞德娜"一樣,是由岩石和冰構成的.但是,「塞德娜」的體積使它卓然出羣.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5-07/31/content_3292694.htm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