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和實用類閱讀答題框架?
題目:
跪求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和實用類閱讀答題框架?
精煉點,在下渴望事半功倍,所有表達技巧的作用答題模板?語言特點有哪些?
解答:
高中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爲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爲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鑑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爲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淒涼.
3、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爲實,無者爲虛;客觀爲實,主觀爲虛;具體爲實,抽象爲虛;眼前爲實,想像爲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爲實,別後想像爲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爲實,假設的想像爲虛.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語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②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脣·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⑤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⑥簡潔.其特點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等.
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爲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啓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爲什麼?
動詞: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繫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繫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爲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二)「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爲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