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無數風流人物.
題目:
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無數風流人物.
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無數風流人物,6.語文綜合性學習,在語文教材中出現過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諸葛亮、劉備、曹操、辛棄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陳涉……現在請協助出一期以「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爲主題的黑板報,相信你一定表現很出色
(1)黑板報共有三個版塊,請仿照已擬好的欄目再擬出第三版欄目,要求結構、字數都相同,(2分)
第一版:品讀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評述古名人功過
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版中是對名人名言的品讀鑑賞,請選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並寫上簡單的批註,(2分)
(友情提示:批註可從語言特色、表現手法、思想內容、得到啓發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 惡小而爲之(劉備)
批註:勸誡世人不能忽視細小的事情,語重心長,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批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請你向大家推薦一位我國當代的風流人物,並說說你推薦的理由,(2分)
人物:
推薦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風流人物: 指英俊的、傑出的,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有時也指舉止瀟灑或慣於調情的人.
項羽:
項籍,字羽,中國古代第一猛將,司馬遷《史記》中爲十二本紀之一,成爲中國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紀的第一人.
項羽少有大志,力能舉鼎,自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又有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京劇《轅門射戟》中,呂布有一段搖板轉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將軍休要逞剛強,剛強怎比楚霸王.」可見連呂布都敬畏項羽.他僅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後擁兵數十萬,號稱「西楚霸王」,先滅秦,後與劉邦爭天下,敗於九里山前,終於烏江自刎,卻留下一段霸王別姬的千古佳話.可稱得上既有英雄之氣,又有兒女深情,算得上風流人物
周恩來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建國後一直擔任政府總理的職務,並在外交上有卓越的表現,被國際上稱爲最難對付的政治家!在職期間日理萬機,勤儉樸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死後沒有任何的存款,也沒有留下一子半女,甚至連骨灰都撒入大海,這樣的廉潔是無人能比的,可以說他爲中國人民奉獻了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忠誠、甚至是他的生命,風流人物第一名,除了總理還能有誰?
第三版: 評述古名人名著
2 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批註: 吃苦在前,享樂在後
3 袁隆平
袁隆平 ,漢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氏」、「米神」等.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爲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樣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後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這是一個難解的世界難題.
袁隆平院士作爲科學家,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成就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四大司令者,乃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也.民國三十八年,太祖命彭德懷用兵西北,以統第一野戰軍.劉伯承用兵中原,以統二野,粟裕用兵華東,以統三野,林彪用兵東北,以統四野.
***彭德懷者,荊州湘潭人.彭公爲人剛強,手格猛獸,少年以烈氣聞於鄉中.民國初,入行伍,從於荊州刺史帳下.及北伐,多克獲,舉爲校尉.
民國十七年(1928),彭德懷舉義兵於荊州平江,轉戰中,以衆歸太祖.土地諸役中,彭公勇略爲帝所識,擢爲將軍.時敵兵嘗言「朱毛彭黃」,蓋其名已著於軍中.
後王師戰江南不利,彭德懷乃從龍北狩.帝使之與林彪並爲上將軍,護衛帝側,鋒銳莫能當.
太祖居關中時,倭夷大作,國人或垢帝曰:「八路之游擊,乃游而不擊,只擊國軍,不擊倭軍」,帝陰憂之.乃問上將軍彭德懷之志,彭公對曰:「臣願得十萬衆,橫行於倭奴中!」帝壯其言,親以兵符付之,軍中校尉百人咸歸節制.彭公於是大破倭夷,斬首三萬.國人肅然.是爲「百團大戰」.
民國三十四(1945)年,倭夷朝貢,其亂乃息.太祖與民國武厲皇帝蔣氏歃血以盟,約世代以爲友好.不意蔣帝用心曲折,數壞盟約.竟譴將軍胡宗南往伐關中,太祖遂東狩.後乃命彭德懷爲征西大將軍,戰三年,西域平定.
太祖開國二年(1950),米夷伐高麗於東.國中或戰或和相持不定,彭德懷上表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太祖挺劍起,斷案一角,喝曰:「今當從彭將軍之意與米夷戰,軍中再有言和者,與此案同.」遂以彭公爲撫遠大將軍,往伐之.彭公以精銳子弟爲鋒,號曰:「萬歲軍」.後彭公五敗米夷,軍至漢川之陰,彭公橫刀立馬,立於橋頭:「身乃彭德懷,可來共決死!」,米夷恐懼而去,遂祭於上甘嶺之顛,立碑刻字而還.越三年,米夷請和,帝乃准.
太祖四年(1952),帝以彭德懷爲太尉,錄尚書事,假黃鉞.太祖七年(1955),進爲元帥公,位在朱德之左.太祖十年(58),彭公發劉公伯承,粟侯裕,葉公劍英之失,舉止非宜,於是軍中多怨嫌.並置黃克誠爲大司馬,於是軍中咸用彭公之令.
太祖十一年(59),帝大會諸侯於廬山.彭公奏《國是萬言折》,請與民修養生息.身與帝言,詞語冒犯太后,帝怒,命衆將發其過.林彪叱曰:「今天下英雄,唯聖上與故史達林氏耳!公與彪之輩不足道哉.英雄之名,非君侯所宜問也.」於是衆人多從垢之.獨朱公德,大司馬黃克誠,將軍鍾偉上表陳其冤.
帝乃詔:「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是爲古之十惡大罪,大將軍彭,居功自傲,藐視聖君.所上《萬言折》不過是朕早時《罪己詔》的copy版,今乃觸不赦之罪.大司馬黃克誠,禮部侍郎張聞天,荊州牧周小舟,並從其謀,共流三千里以治罪.」
從此彭公乃不事朝中,太祖十四年,彭公上《八萬言書》以自白,帝不從.太祖十七年,彭公往三線效力,國中人咸以爲當昭雪,而帝卻詔曰:「給誰平反也不給彭德懷平反」,彭公遂益冤,數受宵小苦,不能保全威儀,將軍李鍾奇凌辱最甚,乃一足踏公於地,道:「彭賊,也有今日乎?向時汝壓我兩級軍銜,今天我也要壓壓你.」.太祖二十六年,公以病歿,天下之人莫敢爲其發喪.
及世祖鄧帝承大寶,大理寺少卿黃克誠表彭公之冤,世祖親主持儀式爲其平反,國人多歡呼.彭德懷雄烈過人,爲一世人傑,諡曰桓侯[《逸周書》曰:辟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彭公自比張飛,當與張飛同諡號]
***林彪者,荊州黃岡人.故義士林育英,林育南之弟也.民國初,中黃埔武舉丁科.民國十五年,從葉公挺北伐,果敢有謀,擢爲校尉.
民國十六年,從朱公德,賀公龍,葉公挺舉義兵於南昌,旋兵敗,以衆歸太祖.具智謀,忠勇爲帝所識.
粟裕,荊州會同人.初,粟裕爲侗人土司之子,不愛祖業.從於學堂,聞俄夷大義之事,心往之.曰:「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民國十六年,從朱公德,賀公龍舉義於南昌,年少爲士兵,身戰於陣中.
土地諸役中,粟裕以勇智有功,累至參軍.後戰於江南,忠勇爲帝所識.
擊倭夷諸役中,從葉公挺戰於淮陰,葉公知其謀,舉爲偏將.累有功,舉爲將軍,以精銳委之.
開國諸役初,我軍戰多不利,敵軍氣焰囂張.民國三十五(1946)年,敵軍逆擊我.粟裕以三萬衆,於淮中七戰七捷,潰敵十二萬,斬首五萬,我軍士氣大振.嚇得江南小兒聞粟裕之名而不敢啼哭.
民國三十六(1947)年,民國衛將軍張靈甫統御林軍,號稱五大勁旅之首,以衆擊我,我軍圍之於盂良崮,斬首三萬,殺張靈甫,敵皆膽寒.武帝蔣痛哭流涕,親奠之,曰:「我失三萬士,皆無傷悲,而獨哭靈甫將軍也.」.後太祖曾言與粟裕:「汝之盡誅張部,大出兩人之意.」粟裕對曰「一人爲蔣」,太祖然之.又曰 「陳誠,何應欽,白崇禧乎?」咸不中,太祖笑曰「另一人爲朕也」.
民國三十六年,太祖命劉公伯承入大別山,又命粟裕過江游擊,粟裕以爲下策,身往河北,陳以利害,太祖熟思而從之.越明年(1948),粟裕破濟南,斬十一萬衆,俘敵安東大將軍王耀武,米夷大駭,曰:「共軍強悍,江北諸邑莫能保矣!」粟裕又掃蕩豫東,斬首十五萬,逆軍精銳盡失,潰敗不能止.太祖聞而喜,告左右曰:「粟裕乃真將才,以後仗就好打了.」
民國三十七年(48),太祖以粟裕代陳毅,行征東大將軍事,假節.粟裕遂圍斬敵將軍黃伯韜,俘將軍黃維,破徐州,俘平東大將軍杜聿明.是爲淮海之役,共斬首五十五萬.太祖曰:粟裕爲淮海之役首功.至此時,逆軍之五大勁旅,粟裕獨滅其中之三.
太祖元年,粟裕提中路東路兩軍過江,盡得江東之地.占南京,破上海,得杭州,驅敵於舟山諸島,無不勝跡.軍中呼爲「常勝將軍」.劉公曾言:「軍中之才一石,粟裕獨居八斗」.計開國諸役中,以粟裕殺敵人數最衆.
民國蔣帝割據琉球,抗拒王化.太祖本欲使粟裕往伐之.不意太祖二年(50),米夷不貢,侵我藩籬之高麗,太祖遂急詔粟裕北上,將兵與米夷戰,有疾,不能往.
軍中人嘗問粟裕之志,粟曰:「君等之才,可爲將軍,統十萬兵.」衆人遂問其自己如何,裕卻笑而不答.及太祖四年,帝乃擢粟裕爲司馬.太祖六年(54),以粟裕多才,擢爲大司馬,兵部侍郎,假黃鉞.
太祖七年(1955),太祖封粟裕爲將軍侯之首,諸將皆以爲低矣,或曰:「將軍久隨聖上,戰功冠絕軍中,何授此銜?」粟裕竟笑而受之,及授銜詔下,協理大臣黃炎培驚呼:「竟有此理?粟裕應爲元帥.」太祖聞而曰:「百戰將軍必得其爵,未到其時耳!」.羅公榮桓亦上表:「願將我之元帥銜讓與粟裕.」或曰:太祖本封粟裕爲元帥公,裕以齒幼固辭之.自此軍中多呼粟裕爲「冠軍侯」.
粟裕爲人謙恭克己,嘗言:「勤勤懇懇打仗,戰戰兢兢做人」,與劉公相知己,因此不爲彭公喜.太祖十年(58),聶公榮臻與兵部尚書彭公德懷,司馬黃克誠,監軍譚政並參粟裕.太祖聞粟裕反對政治掛帥,亦不喜,曰:反領導通外國教條主義.乃免其職.越一年(59),彭公言語不宜,被太祖治罪,帝私白粟裕曰: 「去歲乃彭德懷之輩壞汝,毋怪朕.」,攝政王劉少奇告粟裕發彭公陰,粟裕竟曰:「吾不會藉此機會快個人之恨.」帝聞之大怒,終不爲之平反.
司馬陳賡嘗言於粟裕:「古之開國功臣,有兩大忌,一怕功勞太大,能力太強.二怕不會逢迎上司,亂講話.君候兩個都有,能不倒黴嗎?」粟裕苦笑不能答.
太祖十八年,文革動盪,丞相周公以粟裕再治軍務,曰:「汝軍功多,亂人不敢討汝,可試爲之.」時朝中多畏懼江皇后四人,不敢請示工作於丞相周公,獨粟裕無顧及,周公遂贊之衆人前.於是江後不喜,屢獻言於帝,乃去其職.周公又以交通,鐵路委之,粟裕遂保全.
太祖二十七(1975)年,太祖思粟裕前功,復爲軍機大臣,用命於朝.時朝廷大會,粟裕爲軍隊代表團團長,開會時,江後忽至,一將告粟裕:「皇后至,當請其講話!」粟裕只不理會,急做與左右言他狀.一將又告曰:「皇后已等多時,當請訓示」.粟裕乃轉身叱此將曰:「你住口!此朝堂也,不要唧唧喳喳的.」江後變色,驚叫:「粟裕你少裝神弄鬼!」氣憤而去,告狀於太祖,欲壞粟裕,太祖不從.
太祖二十八年,太祖崩.太尉葉公劍英與少帝以江後與王,張,姚並做妖孽,數行不宜,乃共擒四人.民心遂安.
少帝時,粟裕官至太宰,太子少保.少帝三年(1979),安南謀逆,世祖時治軍,乃發征南大將軍許世友伐之,臨戰,竟去雲南節度使王必成之職,軍中多議論,粟裕大不悅,與世祖言,詞語激烈,曰:「臨陣換將,軍中之大忌!」世祖不能從.及戰事方息,世祖乃言職位已滿,無以就,又去許世友之職,一軍皆驚.
少帝質厚望薄,少帝四年(1980),禪位於世祖.後世祖以粟裕有望,爲顧問元老.粟裕年高有恙,不事朝堂,嘗傳後人兵法十三篇,軍中爭睹之.上表曰: 「國中軍事,當積極防禦!」,世祖大悅,引爲國策.又與兵部尚書徐公向前共倡軍隊現代化,米夷曰:「此人實爲領導共軍之思維者.」
世祖五年(1984),粟裕病篤,太宰楊公尚昆往探,不月而薨,年七十七.及粟候薨,軍中諸將無不落淚,國中人依法例欲急葬之.時葉公在嶺南,聞之大怒,曰:「粟裕國中神將也,不可草率,必待吾北返!」及返,乃大發喪,數日方就陵寢.
粟裕長子粟戎生爲當今之上將軍,現統兵鎮守京師.世祖改革十七年,太尉張震,劉華清直言,告天下以太祖十年之冤,爲粟裕昭雪,思其功,諡爲恭武侯[《逸周書》曰:威強澼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尊賢貴義曰恭,尊賢敬讓曰恭,執事堅固曰恭,執禮御賓曰恭,尊賢讓善曰恭].
臣快馬長刀評曰:彭林劉粟,皆萬人之敵,爲世之虎臣,用命於野,天下莫敵.彭德懷爲民請願,林彪軍功卓越,並有國士之風.然彭剛暴無恩,林私謀結怨,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劉伯承謙虛淵博,功彰於史,身隱於野,安能不得善終耶?粟裕智謀膽略,鶴立諸將,足恭得以保全,亦可傳於汗青矣.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爲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被擁立爲秦王.八年後(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舉行加冕禮,親理國政.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歷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歷經10年的統一戰爭,他先後消滅了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帝國.爲了鞏固新生的政權,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軍政大權集於一身.他還下令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以秦小篆爲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爲流通貨幣,並統一了全國的法規刑律.他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修築馳道,還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於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爲了強化專制統治,嬴政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此外,他還興師動衆,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這些作爲大幅度摧殘並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爲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