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複習總結

題目:

儘量弄的簡潔一些,請幫我把重點標出來!謝謝!

解答:

解題思路: 政治必修四複習總結
解題過程: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複習提綱
一、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哲學 :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系統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哲學爲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兩個方面 :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爲第一性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認爲,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於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思維和存在何者爲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標準。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自然科學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 :精髓是實事求是,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
鄧小平理論 :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
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辨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哲學上的運動概念及物質和運動的關係(★)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運動→物質: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物質→運動: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不存在的。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恆的。
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
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規律 :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
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普遍性: 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規律辦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
(1)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
(2)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我們就能體會到規律對於我們的意義。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這時人們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覺到規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起源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生理基礎: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
內容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作用(★★)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所用。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有阻礙作用,所以要重視精神的力量。
實踐的基本含義(★)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
實踐的特點(★★)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真理的含義,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
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聯繫的含義(★★)
聯繫: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其指導意義(★★)
聯繫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和條件性。
聯繫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爲轉移。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及其指導意義(★★★)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
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
(1) 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
(2) 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於指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
(1)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2)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能成其爲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指導意義: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另一個總特徵(★)
世界是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發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發展的實質(★★)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們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在曲折的道路上獲得成功。
量變、質變的含義(★★)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
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使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及其指導意義(★★★)
辯證關係: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又爲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不斷前進。
指導意義: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爲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的含義(★★)
矛盾: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矛盾的對立屬性是鬥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導意義(★★)
普遍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
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時時有矛盾)。
指導意義: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都有其特點。
(1)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 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
(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統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及其指導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辯證關係: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一定場合下,普遍性、特殊性發生轉化。
指導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及其辯證關係(★★)
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辯證關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辯證關係(★★)
含義 :不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出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而另一方則處於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後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辯證關係:事物的性質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堅持一分爲二的矛盾分析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兩點論: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點論: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
含義: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意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辯證否定的含義及實質(★★)
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實質:「揚棄」。
堅持辯證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
辯證的否定觀: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創新 :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進步。

四、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社會存在於社會意識的關係(★★)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1) 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2)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部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
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羣衆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堅持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
中國共產黨的羣衆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羣衆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一切向人民羣衆負責,虛心向人民羣衆學習。
中國共產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內涵: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
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評價: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價值觀及其對人們行爲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 :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衝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爲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堅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者,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最終答案: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