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求答案

題目:

教學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求答案

解答:

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 目:淺析素質教育
作 者:人文學院/石蕾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爲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爲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爲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羣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爲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爲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爲;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對象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死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啓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5、教育評價標準不同.「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爲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爲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
6、教育結果不同.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爲今後繼續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爲集約型.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在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實踐當中,在完成新的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素質和人才問題.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爲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正如十五大報告所指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國民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所指就是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而且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實現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指出的:「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2、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加快,新領域突破增多;學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綜合;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知識信息傳播超越時空.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就帶來了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職業的廣泛流動性.所有這些都對未來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爲了更好地迎接21世紀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挑戰,每一個都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調整、提高、發展自己.在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特殊的意義,每一個人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要打好基礎,養成基本素質,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地發展自己.
3、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
我國正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指的是依據法律,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標誌著社會教育觀念從少數到全體、從權利到義務、從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到社會公務的革命性轉變.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反映了義務教育的這一本質要求.
終身教育是我們打開21世紀大門的一把鑰匙.「終身教育」概念起初應用於成人教育,後來逐步應用於職業教育,現在則包括整個教育過程和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終身教育變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達方式和一切階段的教學行動構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關係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現方法」「它首先關心兒童教育,幫助兒童過著他應有的生活.同時它的主要使命是培養未來的成人,使他們準備去從事各種形式的自治和自學.」④這就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以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
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我國中小學教育長期爲「應試教育」傾向,爲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困擾,違背了《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原則,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不利於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不利於教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更不能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應試教育」的傾向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也正是在克服「應試教育」傾向中逐步明確、逐步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素質教育是我們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也是我們克服「應試教育」影響的總對策.
1、改變教育觀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化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同時也是「人」的現代化,並最終取決於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我國目前在一定範圍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敗、道德滑坡、法制觀念淡薄等現象,與部分國民的素質不高有著直接的聯繫.同時,我國的現代化不可能離開國際大環境孤立地進行,我們將長期面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中華民族要振興、要發展、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同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素質教育提到關係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族素質,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普及.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淡化選拔意識,要承認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自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使整體素質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轉變學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必須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積極主動精神,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作爲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爲本.基礎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著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而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來進行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一是要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徵和趨勢來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傳統問題;三是要吸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
此外,校園文化對於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某些素質的形成,如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爲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學術的、文娛的、體育的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薰陶,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