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是走路的意思嗎?

題目: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是走路的意思嗎?
我在6年前,在聽山東大學聽一個美國大學的儒家大師講儒家.可是我實在想不通,中國古字典裡面居然沒有行--行爲.要是能把這個修改下就好了

解答:

三人行,必有我師
即便是三個人在一起也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
擇善而從
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取長補短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爲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爲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