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鐸的簡介
題目:
吳運鐸的簡介
解答:
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寫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蘇聯人民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建立了「中國保爾紀念館」.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中文名: 吳運鐸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市
出生日期: 1917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 1991年5月2日
職業: 作家
主要成就: 100位爲新中國成立英雄模範
代表作品: 《把一切獻給黨》
目錄
人物介紹簡介
簡歷
工作勤奮
文革迫害
盛讚吳運鐸
主要貢獻兵工專家
中國「保爾」 《把一切獻給黨》
生平故事機械與軍工
三次負重傷
武器研製故事
「保爾」作者夫人與「中國保爾」
背景介紹人物介紹 簡介
簡歷
工作勤奮
文革迫害
盛讚吳運鐸
主要貢獻 兵工專家
中國「保爾」 《把一切獻給黨》
生平故事 機械與軍工
三次負重傷
武器研製故事
「保爾」作者夫人與「中國保爾」
背景介紹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簡介
吳運鐸,祖籍湖北武漢,生於武漢漢陽鎮,幼年流落到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礦工.全國抗戰爆發後,吳運鐸不遠千里,奔向皖南雲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車間主任,淮南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炮彈廠廠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引信廠廠長,株洲兵工廠廠長,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顧問等職.是全國總工會第八、九、十屆執行委員,第三屆共青團中央委員.他心系兵工,爲人民兵工事業無私奉獻.在淮南根據地時因陋就簡,帶領職工自製土設備,擴大了槍彈生產.還主持設計研製成功槍榴筒,參與設計製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爲提高部隊火力做出了貢獻.在生產與研製武器彈藥中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餘次手術,身上還留有幾十處彈片沒有取出,仍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鬥在生產第一線.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爲黨爲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他特邀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將他譽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吳運鐸
吳運鐸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獻給黨的人.離休之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好幾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許多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和一些刊物、羣衆團體的顧問,是《勞動的開端》一文的作者. 新中國成立後,吳運鐸先後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兵工局副局長、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所所長、第五機械工業部第二十院副總工程師、機械科學院副院長和顧問等職務.多年來,他經常應邀到各地做報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簡歷
1917年1月17日 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鎮. 1930—1938年 湖北黃石市富源煤礦機電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軍修械所修械工、車間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軍軍工部三廠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軍二師軍工所軍工副部長. 1946—1949年 大連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長兼引信廠廠長、黨委書記.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醫院治傷.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廠長、副局長. 1952—1953年 北京俄專留蘇預備班學習.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橋五局自學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亞57高炮廠實習. 1957—1963年 447廠總工程師、一所所長. 吳運鐸
1963—1966年 五機部機械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五機部機械研究院受審查. 1979—1980年 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顧問. 1980—1981年 修養治療. 1991年5月2日 病逝於北京. 享年74歲.
工作勤奮
吳運鐸工作勤奮,生活儉樸,始終保持著工人階級本色.他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經常深入工廠車間和試驗場,親自動手,與技術人員和工人起研究產品的改進,使得技術成果能迅速轉化爲可靠的產品,大大縮短了兵工產品的研製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下,仍在思索著兵器的改進問題,並且不停地繪製方案草圖.
文革迫害
在「文化大革命」中,吳運鐸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幫」及其追隨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終堅持政治原則,堅持真理,同錯誤路線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並利用一切機會向廣大青少年宣傳黨的優良傳統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中國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爲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同時他還受聘爲多所院校的名譽教授. 由於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傷殘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後吳運鐸同志長期住院治療.1991年5月2日終因肺心病復發搶救無效,停止了呼吸.一顆傳奇式兵工之星從此隕落了.
盛讚吳運鐸
威風凜凜數運鐸, 死神屢屢擦肩過. 拼將殘軀酬壯志, 換來神州滿春色. 山溝兵工懾寇倭, 以身鑄劍砥礪多. 中國保爾人欽敬, 垂範後世稱楷模.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編輯本段主要貢獻
兵工專家
吳運鐸,兵工專家.從事火炮技術研究.抗日戰爭中,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研製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射架及各種地雷、手榴彈.建國後,他主持無後坐力炮、高射炮、迫擊炮和輕武器等多項課題研究.爲國家培養了兵工人才,爲國防現代化和改善我軍裝備作出了貢獻. 吳運鐸,1917年1月17日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鎮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當過學徒、小職員.吳運鐸八歲時隨父親流落到江西萍鄉;在安源煤礦讀完小學四年級之後,因家境困難被迫綴學,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後在富源、源華煤礦作童工、當學徒.1938年9月,轉輾到皖南根據地,參加了新四軍,並在軍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 吳運鐸
黨,從事地下組織活動.在革命隊伍中,讀完了中學課程,並自修了機械製造專業理論.他先後在新四軍二師軍械製造廠和新四軍兵工廠擔任技術員、副廠長和廠長.當時條件十分困難,一無資料,二無材料,爲了供應前方的軍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擔.在占廟中,將大殿當生產車間,配殿當修槍廠,用簡陋的設備研製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射架.在抗日戰場上發揮了消滅敵人的作用.爲研製子彈,在敵人重重封鎖下,火藥原料是找不到的,吳運鐸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設法將紅頭火柴的頭刮下來,用酒精泡開,製成火藥.沒有酒精,就用老燒酒、蒸餾後,代替酒精使用.因爲火柴頭爆炸力太強,他就用鍋竈上的煙鍋子摻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藥.後來紅頭火柴用量大,根據地又供應不上,就從藥店裡買來雄黃和洋硝,混合配製,才解決了難題.製造彈頭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試著把鉛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彈頭.但鉛經不住高熱,步槍有炸毀的危險,後改用銅元,放在彈頭鋼模里壓成空筒,做成尖頭的子彈頭,裡面灌上鉛,才試驗成功.爲製造軍工工具機,他就組織大家用廢 吳運鐸
鐵堆里找到的幾節切斷了的鋼軌,中間鑽洞安裝上模型,然後把鐵軌釘在案上,算是代用的「沖牀」了.利用廢鋼鐵,加工成各種簡易的工具機,裝備了軍工廠,突破了難題.先後發明、製造了各種地雷和手榴彈.在條件極端艱難、困苦的狀況下,軍工廠修復了大量槍械.爲試製各種彈藥,他先後數次嚴重負傷,砸壞了左腿,炸斷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無數傷疤.1947年初春,吳運鐸被派送到東北一個海港,留下參加建設新的軍工廠,擔任總廠工程部副部長,負責建立引信廠,兼任廠長.全國解放後,吳運鐸先後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長、二機部第一研究所所長和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並於1952—1954年在原蘇聯遠東兵工廠進修實習.回國後,任447廠(新建火炮工廠)總工程師.此後他又從事火炮技術研究.1954—1965年間,他主持無後坐力炮、高射炮、迫擊炮和輕武器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並且爲國家培養了一批年青的兵工專家,爲國防現代 吳運鐸
化和改善我軍裝備作出了貢獻.
中國「保爾」 《把一切獻給黨》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鬥爭中,曾湧現出無數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軍工,身負100多處傷,手足傷殘仍奮鬥不息,被稱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就是吳運鐸. 1953年,他拖著傷殘的身體寫下了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發行達500餘萬冊,並被翻譯成俄、英、日等多種文字,成了那個時代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教科書. 新四軍老戰士、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是一部在20世紀50年代就膾炙人口的自傳體小說,寫的是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爲無產階級優秀戰士的感人故事.它問世以來,不僅在我國多次再版,影響了幾代人,而且被譯成七種文字,在國外廣爲流傳.這本書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吳運鐸.曾寫下《勞動的開端》(吳運鐸小時寫過《勞動的開端》,此文章被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10冊第六單元勞動). 吳運鐸曾說:「我們時代的年輕人,雖然不是驢推磨似的打發日子,如果我們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 也學得更多,生活就會失去意義.」
編輯本段生平故事
機械與軍工
吳運鐸,1917年出生於湖北武漢漢陽鎮.自幼到安源煤礦.因父親是礦上的記帳小職員,無法養活全家,少年吳運鐸做過挑煤工,撿過煤渣.他7歲時,正值共產黨領導的安源煤礦俱樂部爲工人謀取福利,他得以進入煤礦東區職工子弟小學就讀,參加了兒童團並擔任宣傳員.由於煤礦上有許多機器設備,他少年時便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打風房中空氣壓縮機巨大的飛輪讓他認識到機器的力量,最大的夢想就是當管機器的工人. 1927年夏,國民黨反動軍隊開進安源,屠殺革命者,學校停辦,吳運鐸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絕境.1931年,他隨家人遷到湖北黃石.經父親的同事介紹,兄弟幾人都進礦當了學徒,後來當了電機師傅.爲了弄清機器工作的原理,吳運鐸在繁重勞動間隙把車間裡的一個小閣樓打掃乾淨,當成了「書房」兼「實驗室」,把裝機器的破木箱翻過來當書桌,又省吃儉用買來一些工業小叢書,學習機械知識.他還開辦了講座,把機械知識講給工友們聽. 1937年,抗戰爆發後,共產黨在煤礦辦起了抗戰講座,吳運鐸天天去聽課,家中也成了工人集會的場所.他還參加了黨的《新華日報》的發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後便把報紙貼出去.礦主報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參加了新四軍.他被派到皖南雲嶺的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在農舍的茅草棚子裡開始了軍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 在吳運鐸爲時10年的革命戰爭生活中,他隨兵工廠從皖南到蘇北,再到淮南,然後轉戰淮陰、沂蒙山,後又渡海到東北的大連.爲了軍工事業,他的婚事一拖再拖,還主動放棄了去延安學習的機會.他先後擔任過新四軍軍工部黨支部書記、華中軍械處副處長兼華東炮彈廠廠長、東北聯合兵工企業工程部副部長兼引信廠廠長和黨委書記等職務.
三次負重傷
吳運鐸曾經三次負重傷,留下傷口100餘處,但都奇蹟般地頑強活了過來,手足傷殘仍奮鬥不息. 當年,人民軍隊的兵工設備簡陋,加上缺乏經驗,生產的危險常常不亞於作戰前線.吳運鐸參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檢修槍枝實彈射擊時,土造槍管突然爆炸,炸傷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後,他又三次負重傷,留下傷口100餘處,但都奇蹟般地頑強活了過來,與死神擦肩而過. 有一次,發動機的搖柄突然掉下,砸傷他的左腳,後來傷口發炎,他發高燒40多度,左腿感染.醫生挖去腐爛的肌肉,在他的踝骨處留下一個月牙形的大洞,吳運鐸不得不拄著雙拐走路. 第二次,爲了修復前方急需的舊炮彈,他從報廢雷管中拆取雷汞做擊發藥,雖然事先用水浸過,但雷管還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蓋被炸開,露出膝蓋骨,左眼幾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連附近的實驗場,他和吳屏周廠長一起檢查射出去的啞火炮彈.突然,炮彈爆炸,吳屏周當場犧牲,吳運鐸左手腕被炸斷,右腿膝蓋以下被炮彈炸劈一半,腳趾也被炸掉一半. 第三次負傷,醫生做手術沒敢用麻藥,怕他麻醉後醒不過來.在軍工生產中,吳運鐸傷殘嚴重.第三次負傷時,搶救的醫生怕他麻醉後醒不過來,做手術時連麻藥也沒敢用,但吳運鐸硬挺了過來.醫生用X光檢查後,發現他右眼裡還殘存一塊小彈片取不出來,就坦率地告訴他有失明的危險.吳運鐸卻說:「如果我瞎了,就到農村去,做一個盲人宣傳者!」在病牀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視力,堅持把引信的設計搞完,並讓人買來了化學藥品和儀器,在療養室里辦起了炸藥實驗室,製造出新型的高級炸藥.同時,他還學習日文,以便閱讀參考資料.
武器研製故事
吳運鐸在新四軍醫院養傷的時候,聽前線下來的傷員介紹:由於武器缺乏,有的戰士還在使用鳥槍打仗;每個戰士一般只有3發子彈,平時爲壯聲勢不得不用高粱稈把子彈袋撐起來;打完了仗還要把彈殼撿回來上繳以重新復裝.他在醫院再也躺不住,不顧傷口未痊癒,便拖著傷殘的身體、拄著樹棍回到工廠.第二次負傷時,他躺在病牀上不能下地,就在牀上畫武器的設計草圖,導致傷口迸裂,鮮血直流,但他渾然不覺,醫生不得不沒收了他的鋼筆和小本子.在新四軍里,鑑於日僞軍在淮南津浦路四處修築了碉堡羣,步槍手榴彈難以對付,吳運鐸便設計製造出專門攻堅用的簡易平射炮.在攻占雞崗的戰鬥中,36門平射炮一齊開火,碉堡即刻土崩瓦解.後來他又把炮的口徑從36厘米擴大到42厘米,增加射程到4公里.他設計製造的槍榴彈,射程達540米,也很受部隊歡迎.一次,美軍飛機轟炸日本占領區時,投下的炸彈有8顆未炸,吳運鐸便去拆卸.此時,炸彈裡面的機件因震盪變形,落彈又相距很近,一個爆炸就會引爆其它.吳運鐸讓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不顧生死,上前細心檢查構造,謹慎地拆下引信,不僅爲民消除了危險,而且從中取出了大量炸藥.
「保爾」作者夫人與「中國保爾」
奧斯特洛夫斯基夫人聽說「中國的保爾」來到了莫斯科,特地去看他. 吳運鐸最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最敬佩書中的主人公保爾.1949年冬,黨組織送他到蘇聯去診治眼睛.在莫斯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聽到了他的英雄事跡,特地到醫院看望他.蘇聯醫生對這位「中國保爾」十分崇敬,經過悉心治療,吳運鐸的部分視力得到恢復,於1950年回國後應邀參加了天安門國慶觀禮.
編輯本段背景介紹
他是中國工人在革命戰爭中的典範.「山溝兵工廠」造出的武器照樣讓敵僞膽寒.彈藥不足,吳運鐸就帶著7個學徒,每年爲前線生產子彈60萬發.他們沒有經過正規學校培訓,靠用鮮血交學費邊干邊學 吳運鐸的經歷,是一個從小受黨教育並在革命中成長起來的有高度覺悟的工人典型.他童年時在安源煤礦,就從李立三、劉少奇領導的工運中了解到共產黨是工人的救星.此後,他刻苦鑽研技術,並服務於黨的軍工事業.他以感人至深的事跡,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 在戰爭年代,吳運鐸的事跡也是革命軍工事業的一個縮影.當年「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武器主要靠從敵人手中繳獲,但大部分彈藥還得自己解決.吳運鐸就帶著7個學徒,每年爲前線生產子彈60萬發.他們沒有經過正規學校培訓,靠用鮮血交學費邊干邊學.吳運鐸過去連地雷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靠著看書後再試驗,用迫擊炮彈空殼灌滿炸藥,再擰上用電燈泡做的電雷管,就研製出各種地雷.當年,軍工生產條件極爲艱難,在新四軍的軍械所里,旋牀是自己造的,槍管中的來複線自己刻的.沒有發動機,就借老鄉磨麵的石磨,插上鐵棍當輪軸,靠人手把磨盤搖起來就是一台發動機.「山溝兵工廠」製造的彈藥和修復、自製的武器,被一批批送往前線,照樣使敵僞膽寒.新中國軍工企業的發展壯大,正與繼承發揚老軍工的光榮傳統密不可分.吳運鐸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獻給黨的人.離休之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好幾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許多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和一些刊物、羣衆團體的顧問,1991年5月2日於北京病逝.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