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地名的由來和龍泉寶劍、青瓷的傳說!請快回答!

題目:

龍泉地名的由來和龍泉寶劍、青瓷的傳說!請快回答!

解答:

龍泉地名的由來:
因爲有龍泉寶劍,龍泉寶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和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成爲劍中之魁,聞名天下.
傳說是:
龍泉寶劍的傳說:
歐冶子鑄劍圖(一)
歐冶子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善鑄造兵器,史載他爲越王鑄了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
相傳歐冶子在鑄劍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鼓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爲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廬,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這些寶劍是歐冶子得天上神靈相助,竭其才智才製作成功的,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寶劍.其中的純鈞劍,"觀其華,如芙蓉始出;觀其抓 ,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溏;觀其斷,崖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我們今天見到的越王劍,不正是如此嗎?而巨闕劍,能"穿銅釜,絕鐵糲 ,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巨闕劍利可刺銅鍋,一個個決口就像切米糕一樣.其兩把寶劍的威力,在後世的文獻記載中,亦多有描寫.如荀子:"湛,黑色也.湛廬,言如水而黑."即湛廬劍是一把黑色的剛柔並寓的劍.又如漢《淮南子·修務訓》載:"夫純鈞,魚腸. 加以砥礪,磨其鋒鍔,則水斷龍舟,陸屬犀甲."純鈞和魚腸這兩把劍,在水上可以砍斷巨大的龍舟,在陸上可以刺穿堅固的犀甲,其不凡的威力可想而知.傳說中吳國公子光爲得王位,派刺客專諸殺吳王僚,專諸一劍刺穿吳王僚的三層鎧甲,用的就是魚腸劍
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年.載:春秋時歐冶子鑿茨山,洩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近境有劍池湖,世傳歐治子於此鑄劍,其中一號龍淵.』龍泉原名龍淵,因劍而得名,唐時諱『淵』,改名龍泉.龍泉亦成爲寶劍之代名,從此龍泉寶劍名揚天下.
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爲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姓名的普通漁翁:魚丈人.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盪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爲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爲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見於《吳越春秋》.七星龍淵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
青瓷的傳說:
「越泥似玉之甌」
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浙江慈谿,這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圍的古銀錠湖、杜湖、白洋湖地區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鑄造了唐宋時期越窯的輝煌,堪稱唐宋瓷都,所燒造的祕色瓷備受推仰,代代傳頌,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爲崇高的地位.東漢是越窯青瓷的初創時期,漢代的工匠盡種種努力美化青瓷,在許多產品上有動物形象和幾何紋樣裝飾,在1800年後的我們看來,卻是滿眼的古拙與樸實.到了唐朝,各類手工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瓷業生產出現遍地開花、相互爭艷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業格局.慈谿上林湖地區是越窯中心產區,成爲當時南方青瓷中心的傑出代表.迄今發現唐宋窯址170 余處.唐代有許多詠越甌的名句,如顧況《茶賦》:「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
2001年,越窯青瓷在沉睡了千年後的今天,在慈谿這塊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上,在美麗的上林湖畔,在慈谿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繼承了傳統制瓷工藝的龍泉制瓷工匠又重新回到了青瓷的發源地——慈谿上林湖,並在這裡恢復了越窯青瓷的生產,使越窯青瓷再現輝煌.
「九秋風露越窯開」
唐代陸羽的《茶經》中,把全國各地所產的瓷器作了評比:「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爲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唐代邢窯白瓷的質量在當時是最好的,特別精細,是向朝廷進貢的瓷器.那什麼樣的瓷能夠勝過邢窯白瓷呢?陸羽在《茶經》裡把越瓷拿來做了比較,其結果是越瓷勝出邢瓷.或者以行內人的話來說,青瓷中的「祕色瓷」是勝過邢瓷的最佳瓷器.據孫邁平師傅說,「祕色瓷」至今在業內還有爭議,一說「祕」的意思是宮廷用物,平常人無以得見.相傳唐五代吳越國王錢氏朝廷命令,越窯燒造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故稱「祕色瓷」;一說是「祕」是指某種特定燒制方式的青瓷.有人認爲,其祕密就在詩篇里:「九秋風露越窯開」,越泥在做成越器之前要經過9年的秋天風露.研磨錘鍊,越泥在人工和天氣的作用下,使泥土煥發出它本身的一切泥土特性,淘煉它的精髓,使它成爲所需要的精細、溫潤,做成器皿,再澆上用同樣方法研製成的釉,然後開窯燒制,經過9年秋天風露的泥和釉才能燒出「奪得千峯翠色來」的效果.這種效果把「九秋風露越窯開」所指的越器的胎質也就是泥稱「祕」;「奪得千峯翠色來」所指的越器的釉稱「色」;缺一不可.胎質是骨,類玉;釉色是衣,類冰.用這樣的胎骨和釉衣燒成的瓷就叫祕色越器.
希望能夠幫助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