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

    假期兩個月的時間,隻讀了一本書,畢淑敏的《面冰十年》,這本書隻開了一個頭,讀了很少一部分。

    沈從文是我知道的唯一湘西作家,去年讀過他的《邊城》,裡頭多是小說,有著名的《翠翠》,滲透了一些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那本主要以感情為主線,這本,純粹是描寫各地風情,因為有生以來經曆的跟那裡風馬牛不相及,所以起初很枯燥,進度也很慢,加上文字有些還是過去的一些用法,所以要靜下心來,邊理解,邊想象,邊往下進行,一天不敢太多,要細嚼慢咽,給自己消化吸收的過程。

    如今讀了一半多,有時候會停下來百度一下,書裡提及的這個地方名,現在有沒有旅遊景點,可以通過怎麼樣的方式到達,說明,我開始留戀它了。

      其實,我們一家人去過鳳凰古城,當時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書,沒有文化底蘊作為背景,感受很膚淺,甚至幾乎什麼都沒有 隻有感官裡的吊腳樓,還有好喝的米酒,加上那段時間心情糟糕到了極點,如今甚至都不想去回憶當年,包括這段旅行。

  可是,沒有什麼樣的旅行是可以體會到當地文化的,遊客如同過客,隻是匆匆來過,觸及不到深的東西。所以真得感謝作家留下這些東西,不論是史鐵生下鄉運動時呆過的村子帶給我好多童年的回憶,還是沈從文帶給我完全不同的生活網,和内心燃起的憧憬。

      書裡隻很小的章節提到了公路,以及被苛捐雜稅逼着上山當土匪的男人們如何往返百裡山路兢兢業業為人類造福,其餘便是水上發生的沅陵沿河一帶的,涉及桃源,辰溪,泸溪,浦市,還有其他。寫哪處有哪幾個灘潭,哪兒比較險峻,河裡怎樣外形的船的功能,載人的木筏經曆險灘時舵手,攔頭工,小水手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寫端午賽龍舟,寫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特産。

      真想去感受一下那樣的生活,聽聽靠岸漁船湘西味道此起彼伏的歌聲,看看險灘時刻水手們如何用槳或者蒿杆以及繩子駕馭木筏,看看端午時節箱子岩峭壁底下存放漁船的洞穴,壯士們怎樣引吭高歌,鑼鼓聲和鞭炮聲震耳欲聾,更要看看用紅石粉塗染的赭色木櫃子如何高懸絕壁,不管它是住過古人還是存放過别的東西。來到河邊,看看漁船停靠碼頭時成千上萬的魚鷹如何一同下河捕魚,沿河吊腳樓的人們在漲潮被淹是坐在城樓沮喪的表情,就住在吊腳樓裡,看着晚上靠岸的漁船裡的用濕柴燒火引起的白霧,和上岸去找女人的水手們,要不就住在與自然混為一體恰到好處的隐在竹林和桃花裡的房子裡,看梅花開花時一樹绛雪,落花時藉地一寸。看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積翠凝蘭,看日落雲暮,河面被紫霧籠罩,遠處的山,近處的景,籠罩在一片朦胧裡。滿眼是詩,夢幻純粹的詩。

  網上有沅陵河域二日遊,不知道會看到多少想看的東西,不知道是欣喜多一些還是失望多一些,不知道該不該去,也不知道可否成行,隻知道眼下是滿心的憧憬,無限的期待。

    這也不失為讀書的一種樂趣,滿足未知和好奇,渴盼經曆與嘗試,即使沒有身臨其境,心,到過了,甚至借着高人的想象和才華,感受得還要多,也是一種好的旅程。感謝這些人留下的好東西。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