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的日常 -- 讀《昆蟲記》
我們都聽過葉公好龍的故事,覺得那是一個頗為荒謬的故事。我也一直這麼認為,直到看到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們以為所愛的東西,常常不過是它的幻影。或者隻是它的一部分。有幾個人能做到全部的愛與愛的全部呢?
螢火蟲,這個貌似浪漫與光明的家夥,心裡卻充滿黑暗。它将毒液注射到捕食的蝸牛的身體裡,做成美味的肉湯。它到處産卵,并灑脫地完全忘記它們,從來不撫養與顧念自己的後代。
自然,從來就告訴我們,你所見的,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象 -- 優雅的螳螂最為狠毒,呱噪的蟬其實比螞蟻更勤勞,光明的螢反而用最黑暗的方式捕食獵物。
看法布爾的《昆蟲記》,逼迫我不得不克服血液裡的恐懼,有時候不得不刻意地截斷自己的想象,你知道,他的語言是那麼的生動傳神,你不得不在腦海裡刻畫出這些小小的昆蟲的模樣,而多數時候,這并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我甚至沒來由地想,感謝上帝,這本有趣的書竟然沒有插圖呢!不然,我恐怕連翻開它的勇氣都沒有了。
他描述自己與這些昆蟲的有趣的遭遇,充滿了快樂的想象。把人的悲喜交給失去巢而孤獨終老的舍腰蜂,交給念舊并且總能找到家的蜜蜂與貓,交給最有母愛耐心養育後代的西班牙犀頭,交給感受到生命終結逼近而喪失生活熱情的黃蜂。
“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未發現的秘密,我們所知道的,隻是它未成長爬到地面上來以前,地下生活經過了許多時間而已,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此後,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 普通不過的蟲生竟然與人生是如此相似,處處照映着人生的真相。
我不禁想着自己恐怕是辜負了那布滿生機與輪回的後院,同時又慶幸自己沒有法布爾的那一方小池塘,不用時刻惦記着裡面的密密麻麻的的生命的出生,戰鬥,與死亡。于是,就這樣如隔靴搔癢一般,看着轟轟烈烈的蟲生,也是一種特别的體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