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95%的父母都忽略的兒童節禮物

又是一年兒童節,六一,送孩子什麼禮物呢?

曾經以為賺超級多的錢,買最好的東西,孩子一定會喜歡。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比薪資,比職業,比雞血……我們加班到淩晨,拼命賺錢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确切的說是物質生活。我們全方位立體式報班,恨不得給孩子輸入百科全書十八般武藝,早教班,獨立課,美術班,籃球班,音樂課,輔導班。可沒想到,過早的成人化,無異于拔苗助長。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不過是玩耍,是健康,是陪伴。

相信95%的家長都忽略了李辛老師著的圖書《兒童健康講記》——一個中醫眼中的兒童心理健康、心理與教育所提到的那些孩子最簡單的需要。

“有個哲學家說過:

空氣是供你呼吸的,不是供你分析的;

周圍的美好事物是讓你感受的,不是讓你來命名的。

我們成年人習慣分析、習慣命名,小孩子過早成人化會遇到麻煩,

他對自然和生命的靈動的感受力會過早、過多地讓位于格式化的思維方式,

以後會像被創造出來的機器,而不是擁有創造力的人。”


01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李辛:家長其實是一個平衡器,既有油門也有刹車。不要放棄駕駛員的角色。在高速上,你是需要跟上周圍的車,但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可以上高速的階段?或者周圍的車大都往左開,你就跟着往左邊開,會不會忘了自己要到哪裡去。全部放棄和全部選擇之間有個平衡點,需要你自己來找。原則就是,體會你安心舒服的狀态,你可以把握的狀态。


“我有個朋友,她熱心,也很有愛心,非常熱愛生活。

每個禮拜要搞一兩次 party,去教堂做禮拜;

常常參加教友之間的見面會、慈善會,每次還要攬下不少的事情。

但是她隔一段時間就會把握不住,然後一切都開始出錯,這種規律已經有三年了。

隻要進入那個狀态,永遠都是孩子先病,然後老公開始疲憊、焦躁,也生病;

她苦苦支撐兩個禮拜,最後也倒下。


總之,一家三口常常會陷入非常狀态。

我問她,你們所擁有的資源原本可以過上更加幸福、更加妥帖的生活,獲得更好的狀态的。

為什麼你們常常掉進糟糕的狀态呢? ”

問題在于很多家長處在“全部選擇”的狀态裡,希望自己完全符合社會所有“好的”标準。不論狀态對不對,先讓自己忙碌到疲憊不堪再說。事實上,别讓自己太忙,這樣的狀态很容易進入惡性循環,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拆東牆補西牆,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每個人都是“互聯網”的一個終端,就像家裡的電腦一樣。我們都知道,電腦如果程序、窗口開太多的話,運行速度就會很慢。如果接到不對的鍊接,可能會中病毒,或者有很多垃圾文件儲存在你的電腦裡。然後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内存越不足速度越慢,自我清理恢複能力就越差,就越容易中招。

可能剛開始隻是運行狀态有問題,慢慢地軟件也出問題,後來可能會經常死機。”

作為父母,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震蕩減少,讓自己的意識、精神、内心清晰穩定,不亂不暴躁,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滋養。

“大家都知道,植物在幼小的時候,是不能施肥過多的,因為它的根系還不發達,無法吸收太多的養分,澆了太多太濃的肥料,反而會把小樹的根燒壞,導緻小樹的枯萎。

我在門診中發現,現在的孩子常常因為

吃得太多、太好,導緻消化不良,

不光是食物,在物質和精神上的補給也太多太好。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營養,關心孩子吃什麼藥,也會很努力地去尋找現代或古代的好内容讓孩子學習。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小孩子會不會接觸得太多了?現在物質過剩、信息過剩,很多東西一想要就能得到,如果沒有“孩子需要什麼”的鑒别力,

有時候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幹擾。”

所以呢,多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孩子需要什麼?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想讓孩子放松快樂,能不能先讓自己放松下來靜一靜?像聽音樂一樣全部打開感受自己?能不能讓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得到充分的釋放?


02

去體會!去選擇!

我們的思想、感受、欲望、情緒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嗎?不一定。

這個世界的能量、信息場在一刻不停地交換中,我們身處其中,不僅與我們的食物交換,與我們的環境交換,與我們周圍的人交換,也在與我們每天看到的、聽到的事物交換。我們所在的世界更像一個巨大的湖,我們每個人都是湖中的一個小漣漪,所有的漣漪互相影響,合在一起形成了不斷波動的湖面。所以,當我這個小漣漪變化振動的時候,其實會擴散波及所有的人。

古代有一句話叫:一人向隅,滿座不歡。

當你莫名其妙生氣的時候,不一定是你在生氣,是你周圍的環境、人傳遞過來的,我們隻是把它抓住了,以為是自己的,然後啟動自己的模式程序開始應對。

我們的表面意識無法覺察到情緒的所屬,我們需要讓自己的内心去體會,去覺察。首先讓自己安靜下來,變得簡單一點。然後你能分辨出這個憤怒不是我自己的,這個欲望也不是我自己的,這個強烈的情感不是我的,我,隻是被卷進去了。

我們怎麼才能體會和分辨到這些不同呢?還是,讓自己慢慢地閑下來、靜下來。水滿則溢,學會放空,才有可能體會。有意識地體會,才能做出遵從内心的正确選擇。注意選擇每一樣東西,以及它接通的信息。

孩子也是一樣。從小,我們就應該培養小朋友的選擇能力,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引導鼓勵他去發展自己的感覺。每當孩子遇到問題,給他們機會自己去嘗試,會有挫折,也會有退縮,但這是他們自動的開發過程。小朋友們的可塑性很大,每一次“跌倒”,都是他們學習處理問題的好機會。

無形的東西,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我們用金錢、用關系得到的資源。我們不能逆曆史潮流前行,不能完全不在乎有形的東西,但是可以有意識地去關注,作為父母其實可以做到的卻從未用心去做的事情,否則太在意有形的東西無異于舍本逐末。

“無形的精神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我們跟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比較平靜的、快樂的、舒緩的,即使聊一些很簡單的話題,結束後也能體會到平靜的滿足感,好像有東西在滋養你,讓你放松,甚至讓你能夠把自己調整到更好的狀态。

朋友如此,家人更是如此。這些無形的、存在于我們生活和環境中的東西,是需要我們家長慢慢去體會的。”


03

健康是禮物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最大的禮物,特别是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健康是對家人最大的責任。父母自己的狀态非常重要,一定要保重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錢賺。與其本末倒置的拿命換錢,再拿錢治病(可能還未必夠),不如從一開始就身體力行的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爸爸、媽媽要做孩子言傳身教的健康支柱。

以下幾點《兒童健康講記》小貼士總結給你,希望對守護你的小家有所幫助。

(1)  情緒:開心靜心,氣定神閑,重視戶外運動,多接觸自然、土地、植物、新鮮空氣,感受真實的世界,少用電子産品,注意培養祥和的父母關系,培養舒緩之氣、安靜的氣息,要留意環境和孩子的精神變化,注意選擇接收的信息忌恐怖片

(2)  作息:22點以前睡覺(如果很難保證,就至少23點之前),小朋友21點前睡覺,睡前1小時不看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産品

(3)  飲食:清淡适量,吃多少要看有多少能量能消化多少(多動多吃、少動少吃,不想吃就餓一餓),少食辛辣、油膩、燒烤、煙酒,慎食牛奶(牛奶偏陰,體弱能量低時忌喝),慎用抗生素,忌生冷(冰激淩、冰啤酒、冰酸奶),忌空腹大量果汁水果

(4)  每天:散步40-60分鐘,或慢跑15-20分鐘,泡腳10-15分鐘微汗

(5)  放空:清理做減法,不要把時間排的那麼滿,靜坐,瑜伽,太極等慢下來的時光,家裡需要多一點安靜的時間


“現在的小孩,過早進入成人化的生活方式,

過早接觸高科技,過早被信息化,

對他們的精神心理狀态有影響。

現有兩種小孩子:第一種是在農村長大的,小時候玩泥巴、抓小蟲什麼的,

直到小學一年級才第一次坐到課堂裡開始學習;

第二種小孩,五六歲就會背很多唐詩,會用電腦,會用成人的眼光看這個世界,用成人的口氣和成人的知識來命名、識别繁複的現代世界。

大人會覺得,第二種小孩真厲害!但這種小孩學會的部分,我們稱之為“人類社會的通用操作系統”,但是通用系統肯定不是高級系統,會有很多漏洞,并且無法自動編寫升級軟件,需要依靠軟件廠家的長期提供。

這些孩子過早地被社會化、成人化、信息化,他的精神系統就容易受到限定,也會導緻他的物質系統——身體受限、僵化,進而發展成某些疾病。過早的信息化,會導緻雜亂信息接收太多,就像樹幹不粗壯的小樹,硬是催生出了很多的葉子,擠在一起。

這樣的小孩會引出很多問題。”


“病”是生活總體質量的呈現。

立足内心,好好生活。

要治療身體的疾病,

最大的調節閥門還是在生活中。


04

書上說的都對?

《兒童健康講記》的作者李辛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專業畢業,天津中醫學院心身醫學碩士。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擅長方藥、針灸、靜坐和心理咨詢,具多年中醫臨床與教學經驗。立足傳統經典,學習曆代各家所長,取驗于臨床,緻力于提升臨證能力的教學與中醫常識的普及。近年來在國内外開展臨床醫師技能提升培訓工作。

現任上海自道-熙和堂診所、北京東文中醫診所、黃山太平湖平源堂整合醫學中心顧問, 瑞士自然療法專職工作者協會(ASCA)繼續教育項目培訓老師。著有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與Dr.Claudine.Merer合著,2013年,瑞士出版)。

《兒童健康講記》内容源自作者在上海、北京、漢堡、柏林的多次關于兒童健康的專題講座,涉及兒童健康與調理思路、兒童的精神健康、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教育等内容。相信一定是李辛老師多年中醫臨床與教學經驗的提煉和總結。

盡信書不如無書。《兒童健康講記》從理論和經驗上,給我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導思路。中醫講究因人而異辨證施治,我們可以從書中有針對性的汲取需要的部分。結合自己的生活,充分實踐發揮。而作者李辛老師也在書中指出,不管是營養學還是中醫學,它隻不過是一套參考而已,都能幫助你建立個人的認知感受系統,不斷完善它。

我們無法避免的使用手機等電子産品,

但是在有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擁抱自然。

我們不可能抛開有形的東西,

但是我們理應意識到神氣或者說自己的狀态,更好的調整平衡,才可能更好的擁有。

我們不可能完全做到22點前休息,甚至很多小朋友小小年紀就有寫不完的作業陪伴到天明,

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在能夠選擇的時候多一些這樣的安排。

我們無法時刻保持最佳的狀态,

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把精力用在自己最想要的地方,在感到狀态欠佳的時候第一時間去休息補充能量。

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吃生冷辛辣燒烤煙酒,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選擇在身體能量充足狀态較好的時候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不可能完全選擇不帶添加劑的食物,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大部分時間注意下飲食,偶爾享受童年的味道和零食添加出的快樂。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

比如周遊世界,或者去看看雪山;

有些書是一定要讀的;

有些菜是一定要嘗的;

有些運動是要做一做的;

有些藝術是要去欣賞一下;

有些好玩的東西是一定要玩一下的;

有些人是一定要見的。

因為這些活動能夠拓展、治療我們的身心,不知不覺地就會滋養我們,不知不覺地就在幫助我們調整好身心還沒有通暢的那部分。”

“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

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麼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


當我們有意識的去選擇,

會發現生活不在别處。


作者

susansway

書山有路,歡喜人生。一本書,一次成長。

參考書目 李辛《兒童健康講記》

六一,不如,關上電腦,帶上孩子,擁抱大自然,盡情的撒歡,跑跑跳跳、玩泥巴、爬爬山,收斂神氣,滋養内心,放松自己,開心孩子!

文章首發嗨對人生,原創生活。用心,用情,用文字,鍊接你我。用原創分享成長。

Hi,去生活:

在看的你有哪些關于六一的故事呢?留言吧,用文字,鍊接你我。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