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幾點,助你高效讀完一本書

生活節奏變快,越來越多的人躁動不安,為了能夠快速補充自己的發展需要,他們開始片面追求毫無營養價值的知識快餐,這是一種在随意兜售自己深度思考能力的表現,後果得不償失。

很多人其實也非常關注自身的成長,他們開始嘗試沉下心來認真讀完一本書,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要完全理解一本書實在太難,耗時耗力尚不能理解,便消彌了興趣和耐性,倒不如不讀。

其實,實現高效率讀書很簡單,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困難,隻要抓住問題關鍵,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一、破除對讀書誤解

在我們讀書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一些常識性的誤解,導緻我們的讀書任務無法很好地被繼續,如果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不能正視這些問題,那麼讀書無以為繼。

誤解一:讀書沒用,不如閱人無數

這是社會上存在的最大的誤解之一,很多人認為讀書讀了就忘了,沒有什麼意義,許多人開始選擇通過廣泛社交即閱人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可能有效,但作用不大。

局限于你交往對象的範圍,生活中能與你交往的往往都是那些與你處在同一層次和水平的人,你根本就無法通過與他們深入交往的方式讓你達到一個突破性的進步,而且,你能接觸到孔子,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嗎?

社會學家塔勒布曾說過:“讀書才是唯一能培養人的學習方法”,不無道理,閱讀就是一個促進人個性化成長和持續學習最好的方式。

讀書促使你與更多的名人交往,可以使自己的想法受到更多的正向沖擊,在不斷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中發生質的變化。

知乎上關于讀書有沒有用的問題,有一個回答我覺得特别有道理: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隻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誤解二:隻讀有用的書,不讀無用的書

隻要是好書,就沒有無用和有用之分,讀書先改變思想,然後可以改變生活,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任何人都很難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書是對自己有用,哪些書對自己是沒用的。

如果你永遠隻看合乎你想法的書,你永遠隻會知道你已經知道的事。要多讀書,讀不同領域的書,泛讀讓自己了解更多這個世界的精彩。與此同時,泛讀也可以構建自己更多的神經元鍊接,為自己以後快速理解一本書的内容做鋪墊,

除此之外,泛讀還可以擴寬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對知識得以擴充的快感和成就感。

總之,每一本好書都值得你去仔細閱讀,去認真學習。

誤解三:讀書是私事,與别人無關

這種看法雖不算全錯,但隻适用于讀那些文學性較強的書,有些你從書上學到的知識是需要與大家達成共識的,也就是說需要通過交換觀點被證實為真的。

比如那些具有教育,醫學性質的知識,這些知識在獲取的過程中在經過自己大腦加工後可能就變得不一定完全正确了 。

你需要與别人切磋交流驗證自己知識的正确性,同時這個過程也能加深你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彌補自己在閱讀上的缺陷,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以上指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誤解,希望對你在閱讀上的改進有所幫助,畢竟隻有在思想上認同和接受了讀書這件事情,才可能把讀書這件事情完美地堅持下去。

二、選一本适合自己的好書

選書的原則主要體現在科學性,建設性和趣味性上,選擇一本對你有吸引力,對你有啟發的好書,不斷接受正向反饋,長期如此對你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添磚加瓦。

好書的判定标準有很多,可以根據書的創作背景,作者的身份以及在其他書中被多次提及的書目即這個書名出現的次數,這些都有助于你快速篩選一本好書。

讀書最好選擇原著,在原著基礎上被别人解讀的書主觀性太強,可能會偏離原著表達的觀點,使你産生誤解。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有很多人認為暢銷書就是好書,其實不是的,并不是所有的暢銷書都是好書。

它們能熱銷,大多是因為這些書迎合了讀者的口味或快生活的節奏才得以有如此大的市場價值,但并不代表在内容上就有很大的價值,有很多書完全是在嘩衆取寵,其實并沒有多大的營養價值,讀讀就行,不必過于深究。

三、走出認知陷阱,不要與自己較勁

有些人碰到一本讀不懂的書,便撅着性子死磕不放,就算最終勉勉強強讀完了,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不就浪費了時間還耗費了腦力了嗎?

一本書如果讀不懂,說明你與這本書之間的緣分還沒到,那麼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先放下這本書不讀,去選擇一本自己能讀懂的書再接着讀,記住千萬不要與自己較勁,要順其自然。

有很多書在一種特定的情境下是讀不下去也看不懂的,有時換了一種心境或到了特定的年齡再來讀這本書,可能就完全不是同一種感受了。

四、學會反刍

反刍,原本指某些動物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将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到嘴裡再次咀嚼。我們可以用反刍來比喻對于我們經曆的某些事情,讀過的某些書或思維中的某些想法的反複過度思考。

反刍是加深理解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同樣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去看,就會有不同的啟發或感受,同樣習得的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想法,當你及時拿出來和别人進行分享和交流時,就會産生1+1>2的特殊效果。

在反刍的過程中,有一個輔助工具十分的有用,那就是思維導圖。

當你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後,封上書本,根據自己的記憶在一張白紙上将這本書的整體脈絡和論證過程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出來,忘記的部分你不用管,能記住多少就寫多少,最後再去翻書補上自己忘記的部分,這個過程就是反刍的過程,效果極佳,能助你更加透徹地去理解這本書。

除此之外,在書上标出精華部分,為反刍提供理論支撐。

所謂的精華部分,并不是指那些非常優美的句子,換句話說,書的價值不是裡邊振聾發聩的名言警句,而是一本書的整體脈絡和論證過程。

怎樣判斷一本書的精華部分呢?

①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記下來。

②當年感覺論述的問題很嚴重的時候,劃出來。

③那些讓你感到很意外或對你造成心靈沖擊的解釋。

④當你看到遞進關系的時候,即體現出層層推理,最後得出結論的那一部分。

⑤書中的奇聞轶事,趣味性較強,有吸引力的部分。

這些都算是精華内容。

五、讀書需專注

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一個我們經常容易犯的毛病,那就是邊讀書邊一個勁兒的劃線,這樣是不正确的做法。

讀書就一定要專心緻志,保證故事或整本書環節的連貫性,不要邊讀書邊劃重點,與此同時,碰到不認識的字或詞也不要馬上去翻閱字典甚至是手機,否則容易感動自己,使自己以為劃出來的部分就是自己已經理解和消化的部分。

其實根本就達不到這種效果,當你讀完一本書之後,面對滿滿的五顔六色的痕迹時,你會發現,自己能夠記住的重點寥寥無幾,不僅分散了自己難得彙聚起來的注意力,還會不斷的消磨自己的興趣和雅緻。

當你頻繁這麼做下去的話,到頭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興趣或者耐性将這本書認認真真地讀下去了 。

還有一點,不要邊讀書邊看手機,手機是專注力的天敵,你要是控制不了自己,那麼就把手機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并開啟勿擾模式,很多人現在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讀完一本好書,都是因為受到了電子産品的影響

總結:

如果你想高效讀完一本書,就得先抓住一本書的要領,而能達到這個程度的前提就是要帶着目的去讀一本書,每本書其實都有一個使命,都會告訴你一些道理,關于達成這個使命,一本書會分幾個部分來進行論證,最後得出結論。

讀書的時候,先看目錄,抓住中心論點,這樣讀懂一本書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