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畢飛宇《祖宗》

這部短篇的背景在農村,講述了一個百歲老人因牙齒未掉而被認為會成精,家人為了防止她成精拔了她的牙齒,最終導緻老人死亡。然而老人不是真的死了,因為把她裝進棺材後,她用指甲不停地摳棺材闆,她奇迹般地活了過來。一屋子的人都聽見了,但沒有一個人采取任何措施去救老人,老人摳了許久後,“最終和棺材一樣平靜了”,這意味着老人真的死了。

初讀這部短篇,一陣陣恐懼感從脊背心蔓延到全身,我不時地慶幸我正好是在上午讀的,若是在晚上讀,必定無法安然入睡。恐懼感從何而來?一方面來自于和死亡緊密相連的棺材,其實棺材本身沒什麼可怕的,可“我”的父親竟然睡在棺材裡,“我”和妻床闆下居然埋着“我”的哥姐,而且也不是“我”家這樣,“家家都一樣”,太祖母收殓後“我”睡在棺材的下面。我也來自農村,從來沒有聽說過活人睡在棺材裡這等怪事,更沒有見過誰家有人過世,把人埋在自家床下,為過世的親人收殓後也不會有誰睡在棺材下面,唯一相同的風俗是燒紙錢、守靈,是我孤陋寡聞還是這風俗實屬奇葩?正如“我”妻說“走進你們家像進了十八層地獄,吸口氣都不順”,對此我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我的恐懼感更多的來自他們一家人對生命的漠視和無動于衷。這是怎樣一個百歲老人?她熬過了自己所有的兒子,用示意圖簡單展示一下:太祖母→兒子(湮沒)→孫子(十三個)→重孫子(三十七個,“我”是長房長孫的長子)→重重孫子(“我”兒),一個幾室同堂的百歲老人,從遙遠的清朝末年活到現在,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樣一個曆經滄桑的老人可謂家裡的大寶貝了。雖說她有些習慣不太好,比如她不洗澡、不刷牙,可她也有優雅的一面,她每個清晨都梳清代發式,冬天盤在陽光下曬太陽。她有白内障,不愛說話,不看電視,不相信飛機,她的閣樓不讓所有人進去,所有的一切顯示這個百歲老人是好相處的,她内心是愛着孫輩們的,她稱呼他們“小乖乖”,可見她有多寵溺他們。

可是,這樣一個和藹可親的祖宗,僅僅因為農村人的愚昧無知,不得不被迫結束自己的人生,這和殺人有什麼區别?而且結束老人生命的是她一直愛着的孫輩們,他們拔牙極為簡單粗暴:麻藥弄不到,繩子、老虎鉗、托盤齊上陣,多麼血腥的場面!牙拔了後血止不住了,父親做主不送醫院,很快“太祖母的腦袋就從我的肘彎滑向了手口”,她貌似疼死過去了,“我捕捉到父輩們寬松愉悅的神色”,他們的心願達成,能不愉悅嗎?午夜,全屋人聽到了指甲摳棺材闆的聲音,三叔抱怨“怎樣指甲沒有絞掉”,于是,祖宗的生命徹底被剝奪了。

按照我們這兒的說法,老人耳聰目明牙口好是再好不過的事兒了,家人開心都來不及呢!怎麼在那兒的農村,老人滿口牙反倒成了罪惡——成了讓孫輩們忍受不了的罪惡?成了她必須死去的理由?我理解不了也無法接受那麼殘忍的結束生命的方式!

再有,父輩們愚昧有情可原,畢竟他們是一群農民,身上有農村人由來已久、娘胎自帶的局限性。“我”入京求學,接受過高等教育,難道也信那一套?為什麼不攔着父輩們的愚蠢行動?“我”作為長房長孫的長子擔當何在?太祖母本來有活下去的機會,“我”可曾做過一絲絲努力?這點我沒看明白,還有文章結尾我也不懂,隻能留着共讀時讨論。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