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尋找聯系與啟示 ——讀《毛澤東文集》《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詩詞》有感
為什麼推選這些書籍呢?最開始是被毛主席的詩詞深深吸引,喜歡“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意氣風發,喜歡“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軍”對女性社會價值的肯定和贊賞,喜歡“俏也不争春,隻把春來報”的高潔美麗,喜歡“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堅韌不拔。
我在想,到底是怎樣的經曆讓毛主席能寫出這氣勢磅礴而又铿锵有力的詩詞?讀毛主席的文字又能給我什麼啟示呢?我開始從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寫道,1929年正值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打破敵人第三次“會剿”,相繼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4月3日,紅四軍收到的中央的信,要求将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以保存紅軍和發動群衆,這卻與實際形勢不符。4月5日,毛主席起草了《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分析了敵我的戰略形勢的變化,指出了“群衆是廣大而且革命的”,分析了遊擊戰術的可行性、必要性、正确性。原文中寫道,“分兵以發動群衆,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種戰術正如打網,要随時打開,又要随時收攏,打開以争取群衆,收攏以應付敵人。讀到這裡,我得到兩個啟示:一是凡事要從實踐中檢驗真理,二是要比别人更多一份堅韌和堅持。然而,當年6月22日在龍岩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錯誤地否定了毛澤東的以上主張并給予他黨内“嚴重警告”處分,毛澤東于7月離開紅四軍主要領導崗位,到閩西農村一面休息一面指導地方工作;10月重陽節前後,毛澤東在上杭縣養病期間,寫了《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毛主席采用欲揚先抑、以退為進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的個性,描繪了一幅萬裡霜天的寥廓景象,抒發了革命豪情,洋溢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裡我得到了第三個啟示:無論遇到何事,都要有豁達和樂觀的精神。當年10月22日,紅四軍前委收到黨中央9月28日的指示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确主張,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11月26日,毛澤東回到前委。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産生新的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前委書記,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于糾正黨内的錯誤思想》(以下簡稱《決議》),這剛好是《毛澤東選集一卷》的第五篇。《決議》總結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紅軍的建設經驗,批評了各種錯誤思想,堅持以無産階級思想來建設黨和人民軍隊,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這裡我得到了第四個啟示:善于總結。
聯系着閱讀這三本書,能夠看到一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曲折變化。除了聯系地閱讀書本外,我常浏覽中國共産黨新聞網摘錄當年的黨史大事記,以便對當年的曆史大事有更清晰的輪廓,輔助加深理解。“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可如何把書本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并且取得實效呢?說實話,到目前尚未産生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當讀完《毛澤東選集》一卷中的“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第四節内容——重要的問題在善于學習,我打開了求索的思路,文中寫道: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說學習和使用不容易,是說學得徹底,用得純熟不容易。那末,關鍵在哪裡呢?關鍵在于要用對方法達到智勇雙全。什麼方法呢?那就是熟識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其行動的規律,并且應用這些規律于自己的行動。一如《孫子兵法·謀攻篇》裡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具體來說:正确的部署來源于正确的決心,正确的決心來源于正确的判斷,正确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閱讀學習不一定能立竿見影指導業務精湛更上層樓,但是它給了我信念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大興調查研究推動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的實施方案》,調查研究至關重要。我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和職責來說,就是要在政策理論方面持續深化、跟進學習,在業務知識方面持續積累、創新拓展。具體來說,就是“三辦”業務不能僅僅滿足于辦完一個文、一個會或一件事,而是要在始終牢記“五個堅持”基礎上,在“三辦”的前期、中期、後期這條全鍊條上謀劃、思考、複盤,從而形成覆蓋全周期的調查研究體系,獲得真實問題、深層原因及精準對策,探索、創新,以螺旋式的前進助推工作取得新的更好成效。這正是我所欠缺的。但知恥而後勇,也許正因為路漫漫其修遠兮,才需要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隻要肯登攀”,“世上無難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