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讀書

曾幾何時,讀書無用論曾經在某個時代某種環境頗有市場。而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也成為嘲笑他人的拗口令。更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佳句廣為流傳而長盛不衰。

但是,人們究竟如何理解讀書,讀書它的智力培養邏輯究竟怎麼樣?是如何令人類從書本中獲益?人類知識和智力為什麼能幾何級數的發展而爆炸?而不會内卷、與前人亦步亦趨、沒有進步和革新?

其實,武俠小說故弄玄虛的閉關、面壁、修煉,是沒有文字或書寫工具奇缺的時代另類的總結頓悟後的注書立言與傳世指導。

而語言文字成熟、書寫工具能廣泛應用了、百家争鳴、文化繁榮的時代,著書立說更是每一個社會精英彰顯自我,貢獻社會,傳承智慧,為人類文明添磚加瓦的重要工作。

那麼,人類文明的悠久發展,讀書,不是表面的簡單的斷文識字或照本宣科,而是後世人對前人的著作或書本的知識、核心、精華、邏輯、思想形而上學的審閱,下意識的基因意義的繼承。

因此,鼓吹“讀書無用論”者們,他們完全不懂讀書的形而上學以及讀書的幾何式知識爆炸的意義與對自己和社會的有益的巨大影響。而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是不會不懂讀書,不知書為何物的一種愚昧狀态的描述。而隻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似乎懂一點讀書的奧秘,但也太功利與市儈了,這些人隻是對讀書的精緻利己的感性認識,多麼的淺薄 。

毫無疑問,著書者包括偉大的著書者傳播的不是絕對真理,頗懂讀書的人掌握的也隻是相對的真理,但是書讀多了并且懂得怎麼讀書的人自然受權力意志的驅使去探索未來、進一步表象世界、改造世界,不斷的追求完美,踐行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實踐~認識~再實踐~在認識的過程,直到永遠。

——2024.02.15.晨.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