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李清照是千古才女,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清照與秦桧竟然有聯系
都知李清照是千古才女,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清照與秦桧竟然有聯系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曆來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稱。同時,她的一生也是非常坎坷的。
在她四十三歲時,烽火鳴镝,胡騎南下,殘酷的戰争,迫使她與家人不得不浪迹天涯,過着颠簸的生活。
此間光景的李清照,就像是一朵久經寒冷風霜考驗的傲骨梅花,她褪去了自己的青澀,掩起了自己的柔情,收起了自己在愛情裡的濃情蜜意。
她恨隻恨自己身為女子,隻能待在閨閣之中,不能像男子那般報仇雪恨。
那些将士們或戰死沙場,或被奸人陷害。面對如此的境況,李清照的心有着說不出的愁。
即便那人是她的親戚,可是心中充滿熱血與正義的清照卻從不偏袒,相反地,還與這樣的小人劃分界限。
就像是秦桧。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樣的多情才女與奸人秦桧竟然是親戚。
北宋時期,有一個名叫王珪的宰相,他的孫女王氏嫁給了秦桧。
有關王氏的曆史資料并沒有多少記載,但是後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河東獅吼般的女子。因為即使秦桧後來稱相,不可一世,但在他的妻子王氏的面前,卻也隻能伏低做小。
王氏不能生兒育女,這就影響到了秦家的傳宗接代。在古代,不能生育可是一件大事。于是,秦桧與一名女婢生下了一個孩子,以為傳宗接代。但是兇惡的王氏卻将這對母子趕出了家門。
後來,有人向秦桧提出建議,把庶子林一飛尋回,歸為秦姓。
雖然這對秦桧來說,這是至關重要而迫在眉睫的大事,但奈何妻子王氏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王氏極力維護自己的養子秦熺,作為養子的秦熺與秦桧沒有一絲一毫的血緣關系,但卻是王氏親兄弟的庶子。
盡管秦桧并不喜歡這個養子秦熺,而親生兒子林一飛竟也不能複姓,這使得秦桧死不瞑目。
這個王氏是王仲山的女兒,而王仲山的長姐則嫁給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所以就此而論,李清照是王氏的表姐妹。
既然是王氏的表姐妹,那麼李清照也就是秦桧的親戚,雖然如此,但他們的關系卻并不好。
從李清照改嫁又離婚的事我們不難看出,宋代的封建如此根深蒂固,并不像明、清時,人們并不将寡婦再嫁的事情看作是一件失節的事。
就像是文天祥,他曾寫文章坦白自己曾幫助親祖母梁氏改嫁,并無羞愧,梁氏死後,文天祥還為她守孝。
但是那是在宋代,是如此封建的宋代,李清照對張汝舟忍無可忍,不願湊合,毅然決然的離婚了,但是在起訴到判案期間,清照是必然會拜托親故的。
從親戚這方面來看,權位高而關系近的,自然就是秦桧。但是,她所投靠的卻是時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的綦崇禮。
綦崇禮與李清照的親戚關系是遠的不能再遠了,而且綦崇禮又與秦桧是政敵。
如此可見,李清照與秦桧的關系并不如一般的親戚那樣好。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按照中國的傳統慣例,秦桧權勢炙手可熱的時候,家裡一切沾親帶故的人都會飛黃騰達。但是,同樣作為親戚的李清照,顯然不是受惠者。
從記載來看,李清照确實從來不跟秦桧及其一家人有來往,就算是對方有好事誠邀相聚,李清照她也是斷然拒絕,不予理會。
對這位身居相位的親戚,李清照始終保持一種不附骥、不高攀、不往來、不苟同的态度。
國難之時,李清照與這個賣國賊絕無共同語言。
在這場民族災難中,李清照用詩詞反映了強烈的愛國情緒和抗争精神,同時對統治者偏安一隅的投降行徑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烏江》)
這是李清照詠唱一輩子,期待了一輩子,然而,始終未能完成又難以擱筆的詩句。
即便是在她的《聲聲慢》中也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離愁别恨。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不是簡單的個人之愁,閨中之愁,而是對民族的擔心和憂慮。
秦桧死去不久,中國文學史上最出色的女詩人在窮困潦倒的寂寞中,離開人世。
聽到了秦桧的死訊,李清照從容安詳地閉上眼睛,離開了這個紛争的世界,結束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
這應該是人間正義的伸張。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