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張居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曆史,對于我來說是陳舊、呆闆的,我所了解的一點皮毛來自于電視劇和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的曆史教材,經過時間的洗禮更是隻留下隻字片語。《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以幽默诙諧的口吻細述了從明朝建立到滅亡三百年間的大小事件,不像是在說冰涼的曆史,更像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作者輕松風趣的寫法讓人欲罷不能,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某位奇葩皇帝,而是萬曆時期的内閣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号太嶽,幼名張白圭。他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23歲考中進士,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而他的一生極富争議,有人說他是救時宰相,居功至偉,也有人說他是大貪官,大權臣,陰險無比,冷酷無情。

  梁啟超認為張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他身懷抱負,經過三十餘年的官場沉浮後,還保持着最初的理想。為了明朝的發展在有了王安石、王莽等前車之鑒後依然堅持實行改革。天下好比一台機器,大家都靠它吃飯,随便一動,沒準就砸了誰的飯碗,改革有風險,曆史也證明,凡是搞改革的,基本沒什麼好下場,一不小心就會被革了命。即使如此,他還是毅然決然得推行了“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一條鞭法”是指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轉變為貨币稅。在這之前明朝的稅收沒有統一的标準,實物稅,也就是産什麼交什麼,産蘑菇交蘑菇,産木柴交木材……收起來的實物全部存放在倉庫,在國家發不起工資時,甚至會用這些東西去抵扣官員的工資,所以自朱元璋以來,明代官員們的工資有時領糧食,有時領藥材……“一條鞭法”就正好改變了這一局面。從此以後不管田稅、徭役、人頭稅都有了統一的标準,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就此名留青史。

  “考成法”類似于今天的績效考核,年初定下指标,把要完成的工作寫下來一式兩份,自己一份,上交一份,到了年底再核對工作計劃的完成度,沒達到要求的就會有相應的處分。在張居正的嚴厲督促下,明朝官員們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國家的财政不斷上升。除此之外,張居正知人善任,在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将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讓原本走下坡路的明朝,又開始爬坡了,有人說張居正強行給明朝續命了半個世紀。

  看到此處,你肯定會說那張居正就是一大賢臣啊,但是若僅僅如此,為何大家會對他的評價富有争議呢?隆慶六年,隆慶皇帝朱載垕駕崩,留下十歲的萬曆皇帝,張居正與馮寶聯手用卑鄙的手段推翻了高拱。馮寶與張居正二人在萬曆母子面前唱雙簧,把高拱的一句鬧騷: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改為: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誣陷高拱謀反,說高拱準備廢了萬曆,另立藩王。因此高拱被罷職,趕出了京城。

  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從小教導萬曆要成為一位明君,做皇帝要勤儉,而他自己的日子卻是過得極盡奢華。張居正的轎子面積大緻不低于五十平方米,分為客室和卧室,設有衛生間,還配備了兩個仆人負責他的飲食起居,需要三十二人才能擡起,這派頭遠遠超過了皇帝的排場。他常常坐着這個轎子招搖過市,還坐着回荊州老家,荊州與京城的距離共計一千多公裡。

  作為臣子,他絲毫沒有身為臣子的自覺,他功高蓋主,權勢滔天,常常對人說:“我非相,乃攝也”(我不是宰相,而是攝政。)有人為了巴結他送了他一副黃金打造的對聯:上聯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下聯是山丘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以贊賞張居正超越天子之意,而張居正卻欣然接受還把對聯挂在家中。這也為張居正死後被彈劾被抄家埋下了種子。

  萬曆十年,内閣首輔張居正卒,年五十八歲。他死後原本對他言聽計從的文官們一擁而上,紛紛上書彈劾,萬曆也不客氣,剝奪了張居正一切職務,抄了他的家,掘地三尺搜出了黃金上萬兩,白銀十多萬兩。

  直到如今,對于張居正世人也是褒貶不一,但是即使他有各種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的人,是人就有缺點,就有欲望,我們不能因為他的缺點就磨滅了他的一切貢獻,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