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九十二|人類學是什麼?【2】

...

本書的第四部分思想内容離我遠去。第一個思想要點,就是作為一個人類學家,需要一種“離我遠去”的能力。所謂離我遠去的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自己能夠暫時擺脫自己當下生活的那些熟悉的文化,從而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裡面,與那個完全陌生的文化融為一體,并且在融為一體之後,能夠對那個陌生的文化進行一種學理上的研究與探讨。

第2個思想要點,民族中心主義與現代中心主義的價值理念。所謂的民族中心主義就是認為自己民族的價值就是全人類的價值,自己民族的精神就是全人類的精神,自己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巅峰的這樣一種心态。它不是一種民族自尊心,相反它是将自己的這套的價值理念,強行施加在其他的民族文化上,比如中國古代的華夷之分。

其次,所謂現代中心主義,就是與傳統割裂,把人從過去的這種經濟組織儀式信仰當中給解放出來,成為現代國家機器運轉的螺絲釘。那人類學家實際上是需要擺脫這兩種價值理念的,他們抱着一種前面講的文化的互為主體性的價值理念去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去研究遠古時期的文化,試圖去獲得一種曆史深度和相對的文化立場,也試圖理解與揭示人類生活的不同可能性,并最終透過這種理解與揭示來反映當下所處時代的問題。

第三個思想要點,我們現代生活衣食住行等等各個方面所習以為常的一切事物,實際上都暗含着豐富的意義在裡面。那麼人類學家透過去研究古老的,或者說不同的民族文化,去揭示這些民族文化當中暗含的那些意義,從而再反過來去審視我們當下日常生活當中所那些事物當中的隐含意義。比方說,研究衣服。很多民族的這種穿着打扮,它實際上蘊含着這種身份區别,政治地位的區别,權力大小的區别等等。

第4個思想要點,人類學家沒有一個死記硬背的公式或者說方法論,側重的是你能夠敏銳的覺察遙遠的或者說陌生的民族文化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中所隐含意義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研究基礎,也就是一個人類學家可能要重點考察的4大方面, 親屬制度,經濟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政治人類學。

...

對于這4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他們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不同方面是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有時還得考慮到就是文化存在的生态因素,以及人與這種文化互動的具體模式,那麼這樣的一種思維觀念簡單的概括為整體論。第二,這四個方面, 是一種不可分離,非決定論的關系。所謂非決定論的關系就是說政治性和宗教性不能夠化約為社會性和經濟性,更簡單的理解,就是不能說經濟決定了以上三個方面。

第5個思想要點,人類學家的田野考察,指的就是說他需要去實地考察某一個民族文化,在這個地方可能得待一年以上之久,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是他要跟當地人一樣,參與當地人的這種政治活動,社會性活動,宗教性活動,經濟性活動等等,在這個基礎之上寫成自己的論文專著報告就叫做民族志。這個民族志又被人類學家格爾茲稱之為地方性的知識,也就是說是在這個地方可觀察的不可觀察的方方面面所形成的倫理,價值,世界觀,行動的文化體系。

本書的第五部分内容,邁進人文世界。第一個思想要點,在一夫一妻制基礎上所形成的核心家庭的婚姻制度,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個人自由選擇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基本單元,但實際上它跟現代社會的法權制度密切關聯在一起。其次,我們今天實現的這種一夫一妻制的這種婚姻制度,實際上在原來世界上的時候是最不具有普遍意義的存在。那麼人類學家研究這些并不是否定現在已經成型的這種婚姻制度,而是在描述和揭示其他不同的這種社會組織形式。

第2個思想要點,親屬稱謂的差别,他跟這個地方的特殊社會構成以及身份認同方式緊密相關。比方說夏威夷的土著他的這種稱謂,它不區分輩分,隻區分性别, 原因就在于他們的這種财産以及地位的繼承制度是男女雙方共同去繼承的。

所以說這種親屬的稱謂制度,實際上跟社會制度是密切相關的。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救人位這個月亂的關系就表明這個地方月圓時,而這種關系秩序越嚴謹,稱謂越具體明确,就表明這個地方就是越文明。這是從進化的角度去界定的這種親屬制度與社會構造的關系。

...

第3個思想要點,繼嗣理論與交換理論。這種理論他強調的就是說,上一代與下一代這種縱向的關系。這種縱向的關系一般跟房子,土地與女人等相關。交換理論,指的是它不是看這個上一代跟下一代所構建起來的共同體,而是從兩性關系去看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群體所構建起來的連接點。

這個學術的代表就是法國的結構主義前面提到的那兩個人葛蘭言和莫斯,他們認為以性别為中心的交往是社會構成的主要機制。那麼這個前面又講到的那個列維斯特勞斯,又認為就是說這個不同群體或者說不同區域之間的這種兩性之間的關聯,是使得這種區域社會或者說超地方的這種社會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這種交換的過程當中還存在着一種等級性,比方說,那些比較有錢的可以到城裡去跟那些貴族子弟結合到一塊兒,那些特别窮的沒辦法隻能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其他的地方去讨生活。

第4個思想要點,本土觀念研究法。也就是說我們不按照我們已有的這種觀念去生搬硬套當地的這種具體的親屬制度,而是說自己在實地與對方日常生活交流當中,去發現當地的人是怎麼去表達和表述他們的親屬制度的。那麼以上其實就提到了研究親屬制度的幾種觀念和方法,第1種就是從進化的角度去看,第2種就是說從這個祭祀和交換的角度去看,第3種就是遵循本土觀念去看。

第5個思想要點,經濟人類學研究的三項内容,生産方式的類型;交換的類型;不同文化對“經濟”的不同看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在研究物質再生産,物質交換,以及物質性生活的文化觀念的研究,也就是說它更側重于研究物質背後的人格色彩以及文化意義。

...

這其中有幾個方面需要重點注意,第一個方面,我們所謂的生産力和生産方式,隻能夠适應農業社會誕生以來的時代,在此前的時代不适應,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此前人們狩獵,他們憑借着是大自然的饋贈或者說給予。其次,關注生産方式生産力的這些人類學家,他們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亞細亞社會,去進行考究與分析。

但是它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所有制,所有制式這一切社會形成的基礎,同時也是形成這個社會意識形态的一個關鍵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亞細亞,這種方式跟封建制度下的生産力和生産方式不同,它是一種綜合了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一種生産力,以及生産方式可以概括為朝貢式剝削。

這種剝削他是以政全介入經濟為特征,在儀式型态上,對受現實産生的某種扭曲,在宇宙觀與政治觀念上有着明顯的等級秩序觀念,在社會勞動上他是權力與支配運行來改造自然。那麼以上這種方式,它是縱向的去看待不同社會所表達出來的這種社會勞動方式。

那麼另外一種呢,是從交換的角度來,也就是橫向的來看人與人之間透過物品的流動所建構而來的不同的關系模式。根據波拉尼的概括,人類的交換,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互惠;(2)再分配;(3)市場交換,所謂互惠,指的是對稱群組中的關聯點之間的運動;所謂,再分配指的是一種中心與邊緣之間的向心和離心的運動;所謂交換,嚴格意義上指市場中“手”與“手”之間的相互運動。

那麼如果更具象的來理解這上面的三個概念,那麼它又可以跟原始的等值交換、亞細亞生産方式中的“朝貢”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對應。在這裡原始的等值交換就不多加闡述了,主要簡單闡述一下亞細亞生産方式以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方面。

...

這個亞細亞生産方式怎麼就跟這個再分配,就關聯到一起的呢?首先是權力的中心和邊緣形成的這種經濟上的不平等的關系,那麼這個權力的中心思就抽取這個邊緣社會勞動的物品,那麼,這個就實現了這個物品的向心式運動,然後這個權力的中心,将這些物品再分配給社會當中不同的群體,那麼這就成了這個所謂物品的離心式運動,根本點就是,财富是根據權力來配置資源。

那這個市場交換,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實際上就是在自由市場上供求雙方實現自由自願的資源交易,那麼決定運動的是商品的價格,而不是那種傳統的群體紐帶,也不是那種權力配置機制。

那麼這個經濟人類學家還有不同的這種看法争論,有一派是這種形式論,有一派是這種是這種實質論,所謂的形式論,就認為應該透過這個自我調節的市場來理解經濟,而忽略掉制度和文化的因素,而所謂的實質論,他們就認為這個是具體的,這種經濟活動跟制度文化密切相關, 是無法用這個市場和價格來解釋的,他們這種更多的争論,在我們這裡就不展開了。

隻是簡單的用打比方的例子,我們了解一下,就這個形式論呢,比方說他認為這個資本主義的這種慈善就是假的,本質上是剝削,而這個實質論,就會認為這種慈善的方式是互惠,是原始社會的贈予,随着社會的演變所出現而來的東西。

這個互惠需要提出來,就是說它也可以分為表達性的和工具性的,所謂的表達性的,就是說是反映彼此之間的這種社會關系,而所謂的工具性的,也就是說我要跟你建立起這種短期的利益關聯。這個一般在農村裡面,這種随禮【表達性】和送禮【工具性】呀,就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

...

第6個思想要點,政治人類學他關注的是這個人類社會當中的那些非正式制度,所謂的正式制度,就是我們認為的那種官方制度啦。其次,政治人類學早期關注的問題,就是說我們那些原始的老祖先是怎麼從這種沒有秩序沒有組織,怎麼就變成有組織有秩序的,這個過程是怎麼演變的?再者,就是,兩次世界大戰,所反映出來的這種集權政治的問題也成了政治人類學去反思的一個方向。

那麼在作者所表述的政治人類學的思想理論當中,有四類理論值得大家注意。第一類理論,政治組織研究理論。這方面的一個代表人物是埃文斯普裡查德,他關注的是非洲那一塊地方的政治組織結構,那麼那一塊的這種地方組織結構呢,一種無國家社會的社會控制,那這種社會控制怎麼實現的呢?它主要依靠的是這種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所構建起來的團體來實現的社會秩序的控制。

那麼這樣的一種社會組織呢,它内部會根據這個血統分為不同的派系,不同的派系之間可能不斷的分化,那麼如果有敵人的話,那麼會一直對外,那麼沒有敵人的話,,它會繼續的内部的這種分化與沖突。

第2類理論,就是權威的構建過程。各方面以這個人類學家利奇為代表,主要的思想内容參考他的著作緬甸高地的政治制度,那他的這個思想理論呢,就是提到了這種不同制度理念的沖突矛盾與鬥争,比方說這種平權和等級的這種觀念的沖突與鬥争,但實際上,有的政治領袖在具體的這種政治實踐上面,這兩種觀念經常攪和到一塊,就是可能這個時候講平權,然後過一段時間又講這種等級了。

第3類理論政治象征主義,這種政治象征主義有兩種意思,第1種意思呢,就是說人為了自己的私利采取的社會行動意為政治性,而把人的這種利他的行為稱定義為象征性。利他的行為往往有這種社會認同的表現,而這種利己的行為往往有這種支配他人的追求。第2種意思,就是闡述文化象征如何被政治權力所運用。比方說,古代的皇帝去祭祀封禅,祭祀封禅表面上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實際上是被皇權所支配運用,因為老百姓就不行吧。

...

第4類理論,就是人類學家格爾茲發現西方國家以權力為核心類型,那麼非西方文化的國家,他們的這種政治活動的内容是什麼呢?是權力,地位以及社會地位的這種表演性活動。前面講的祭祀封禅也屬于這種表演性的活動。

第7個思想要點,法律人類學。法律人類學研究的是什麼呢?它研究的是不同民族,不同社會當中,權力和權威對判斷是非的作用。在這裡首先我們得界定一下權力和權威的區别,權力,它表達的是一種未經公衆承認的這種強制性的支配力,而權威呢,它表達的是一種已經經過公衆承認的這種非強制性的支配力。那麼這個法律人類學呢,就是研究這兩種支配力量,在社會制裁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第8個思想要點,宗教人類學。這裡面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1個方面就在于我們認為的這種原始巫術獲得原始宗教,實際上也是那個時候的人們,他們去解決自己問題需求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第二個方面,研究儀式與社會關系的這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凡・吉納普和特納提出的,就他們比較關注的是我們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那些比較重要的非常時刻,比方說我們出生的時候,比方說我們結婚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刻被這個吉納普稱之為過渡儀式。

那麼就是在這個特納看來,這些時刻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在這個時刻下,日常生活規範下的等級,秩序身份地位的差别,短暫性的消失了,大家成了這種平等的個體,相互連接在一塊。但是等這個時刻一過呢,大家又重新回到了這個被社會所規範的這種身份秩序裡面,人類學家稱之為從結構到反結構,再從反結構到結構。

...

第二種方法是道格拉斯,他們主張的是關注日常生活的細節, 就是我們這一天,穿鞋吃飯刷牙等等這些日常小事,在他們看來,一個社會的這種秩序就是由這種日常的這種點點滴滴的小事小細節所建構起來的。

那麼宗教人類學呢,參考以上的這兩種方法,去研究宗教内部一些可能被所謂的正統,所排斥所禁止的那些儀式,信仰或者說行為,也就是說隻要是這個宗教所生存的一切,無論是他接受的還是排斥的這些儀式行為,都是宗教人類學家探究的對象,雖然我們說這個宗教從某種意義上是這種對現實社會觀念的扭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它又是那些人們去統治現實秩序的一種根據,而且就是在原來古代的時候,它還是人們去構建起道德共同體的一種手段。

導讀九十二|人類學是什麼?【1】

導讀九十二|人類學是什麼?【3】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