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寫作的3個秘訣

——讀《成為作家》有感


...

來自網絡


1 朋友和書籍

朋友或書籍,都是會極大地影響自己寫作的因素,可能是助力,可能是阻力。

作者提到自己某個朋友,很讨厭高爾斯華綏,但高爾斯華綏的節奏感會激起他寫作的願望;另一方面,他很喜歡伍德豪斯,認為他是幽默大師,可是每次聽過他的作品就會讓他對自己的寫作深感沮喪。所以,我們要學會分辨,對自己的寫作來說,誰是良師?誰是毒藥?

朋友亦是如此。作品臨完成的時候,固然我們需要成熟的能提醒或批評自己的朋友,但在寫作過程中,這種警覺而又吹毛求疵的理性夥伴會非常地困擾。

我忍不住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寫作之路,發現後面擱筆不寫,确實是因為一個作家,和一個朋友。

很多年前,其實很喜歡寫,也很會寫文章,發表在報刊雜志上的也不在少數,甚至一些省内的征文還得過一些不錯的獎項。但在安妮寶貝最紅的時候,我無意中讀了她的作品,開始覺得自己寫的文字全是一無是處的垃圾。于是不但風格大變,而且因為明顯開始失去信心,動筆也自然變少,所以産量也急劇下降。

後來考了中文系碩士,正兒八經開始讀文學,理論學得越多,下筆便越謹慎。偶爾寫點東西,覺得周圍人全是專業的挑剔者。關系最好的同學是個憤青,研究的就是文學批評,所以在她眼裡基本沒幾篇好文章。我寫的東西當然也沒啥價值——酸溜溜無病呻吟——記得當時她這樣說。于是文章越寫越少,某天蓦然一回首,發現自己竟已有很久很久沒有寫任何東西了。但很難拾起,因為沮喪而又恐懼。

原來,如果要堅持寫作,要暫時有意識疏遠這樣讓自己沮喪的作者,也先不要把自己的文章給太犀利的朋友看,連談都不要談起。

2 誰都可以寫作,誰的寫作都有價值

很多時候,不動筆是因為覺得自己隻不過在制造垃圾。有時候想寫點什麼,又覺得一切都已被寫過,并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值得被寫下。

但這本書的作者說,每個寫作者都能貢獻一個看世界的獨特視角,“為人類普遍的經驗之池注入我們從各自角度所看世界所得到的點滴體會。” 這便是每個寫作者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貢獻。世界那麼大,誰都不能看明白。所以每個視角都是有價值的。

而且,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同一個家庭在同一個時刻誕下了基因一樣的雙胞胎,他們也會成長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并産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譯者在序裡提到華裔作家湯亭亭開設退伍老兵寫作工作室,教他們寫回憶錄。她覺得這些老兵對戰争的體會比什麼作家都更真實而有說服力。又提到一位美國退休的中學老師志願到監獄給犯人們開設創意寫作工作室,犯人們不但寫出了獨特的作品,還通過寫作對自己的過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體會到了有生以來難得的身心甯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writer。

3 無字的休閑

《成為作家》裡提到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說很多成名的作家都些沉默的休閑方式,比如騎馬、編織、洗牌、寫卡片、散步、削木頭等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有節奏,單調,并且無字。“正是這些無字的休閑狀态,讓他們的思想集中于作品的構思。”

之前我總以為,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總覺得有充分的輸入,才有輸出的可能。而且一旦自己寫文有阻滞,我會習慣性地去看更多的書。

難道這就是我沒有寫出更多并更精彩的文章的理由嗎?難怪村上春樹自決定要當個職業作家,就開始天天堅持跑步N個小時。以前一直以為他是覺得當職業作家需要健康的體魄,原來也有利于他腦子裡作品的構思。

從今天開始,要重新審視一下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并重新安排投入的時間與比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