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道不遠人:(一)電之道
“道不遠人,人日用而不知。”
在此謹略作抛磚,對三個現實生活現象,以“道”剖析一二。
(一)電之道
道不遠人,人日用道而不知。就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電來說,電燈、手機、電視、電腦、通訊、教育、國防、交通、航天航海等無一不用電,無不與電息息相關。
小時候,老人們說:“做人要堂堂正正。别做虧心事,小心被雷劈!”其實,劈下的不是雷,而是閃電。夏秋季節,天空時常電閃雷鳴,随後大雨傾盆,這是我們對電最初、最直接的了解。記得年少時,有一次去鄉鎮叔叔處玩,恰逢電閃雷鳴,那是我距離閃電最近的一次——咫尺,站在大門内看着一道道閃電在距離我1米遠的街道上橫沖直撞,蔚為壯觀!慢慢地從書本上學習、了解了電的一些基本知識,對電又有了新的認識。今天,就用老子所言“道”剖析“電之道”吧!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于電之道又該如何诠釋呢?
一、道,電之道。
電,電學書本對電的描述為:
1、按電荷分為:正電荷和負電荷;
2、按電子分為:正電子和負電子;
3、按直流電分為:正極和負極;
4、按交流電分為:三相電和地線。
不管怎樣劃分,其本質屬性不變。在電源外部皆遵循從正流向負,從三相電流向地線或者三相電互為正負依序流動這樣一個特性。在電源内部則是由負流向正,或者利用磁電能量轉換原理源源不斷地産生出電。不管是哪一種,電源始終都是電的根本、源泉。如此,則可以理解為電源既是電之道的“道”之源。電荷、電子、電極、相線、地線等都是指電,都是電在不同方面的稱謂。故老子曰:“道非常道,名非恒名。二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電源不用時隐而不見,隻有在使用中方知有電。老子曰:“虛而不淈,動而愈出。”是也。其有若玄牝之門,綿綿若存,為各種用電設備提供能量,不會因用電設備的重要、不重要而多提供、少提供,不會因為大的設備多給,也不會因為設備小而少給。隻要遵循于“電之道”,順應電的規律用電,它都會毫不偏私地向用電設備提供合适的能量。故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當用電結束,關閉電源,電源也依舊故我不變。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電源依舊是電源,默默地動則顯,靜則儲藏。用電設備發光發熱,作用顯著,電源對此也不會去進行掌控、幹涉。故老子曰:“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是謂玄德。”德厚則子孫祭祀不絕,電源存儲量大,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人們才會想方設法地為它制造發電設備、發電方式,設計出發電、用電方便快捷的運作模式。老子曰:“居善地,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利而不争,故幾于道矣。”
二、一者,回路也。
道隐而德顯。道隐而不見,電源同樣是隐而不見,唯有在使用時方知電源的存在、重要。據電學可知,電隻有形成閉合回路才能夠正常工作。一個最基本的電路必須要有電源、開關、用電器及連接線組成,此四者按一定方式連接就構成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閉合回路——電路(見簡單電路圖1)。其實開關都可以不需要。(見簡單電路圖2)此謂“道生一”是也。各種各樣複雜多樣的電路都是在此基礎上衍生演變而出,大到現實生活中的發電、輸電、用電設備,小到電子電路、IT芯片等。
簡單電路圖 1
簡單電路圖 2
三、二者,串聯、并聯回路也。
簡單電路诠釋了電的基本運用原理、基本運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很少很少。為了擴大對電這一能源的運用,人們又在簡單電路的基礎上衍生變化出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兩種運用模式。使得對電的運用更加的廣泛。由簡單電路演變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此謂“一生二”是也。
串聯電路圖
并聯電路圖
四、三者,由串聯、并聯回路構成的混聯回路也。
随着對電的運用日益廣泛,人們發現單純的串聯電路、又或者是并聯電路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于是乎将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混合使用出現了,此之謂“二生三”是也。混聯電路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電的運用,加速了電進入生活實際,使人們對電這一能源有了更多的期待。
混聯電路圖
五、萬物者,各種各樣電氣設備、電子産品大爆發。
随着人們對電的探索、研究、運用,各種各樣的電氣設備、電子産品不斷被研究、設計出來。從最初少數富人的奢侈品,到現代平民百姓、大街小巷随處可見。大到發電廠、輸電線路等配送裝置、工廠家庭用電,小到通信網絡、IT芯片等,無不受電的影響、恩惠!如此種種不勝枚舉,此謂“三生萬物”是也。
電,本為隐而不見之物,然而随着人們對電的開發利用,各種各樣的電氣設備、電子産品層出不窮地被設計、開發利用。人們在使用、研究中探索、感知到了電的存在、電的用處,此謂電之德。其德厚,則人們不斷地開發應用,因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電,不因人們沒有發現、使用而不存在,也不因人們大量的開發利用而自彰、自見、自衿、自伐,所以它才會變得如此重要,成為重要的、貴重的能源。故幾于道矣。老子曰:“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電的運用數不勝數,但唯有一點不變——電源。我們唯有立足于對電源的開發利用,才是合乎于“道”,順應自然的做法。有了充足、源源不斷的電源,對電的運用才會永無窮盡!
止 一
2023年9月30日于大理
參考書目
1、【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注:文中觀點純屬止一個人一己愚見,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處,請一笑置之!
簡書同号有連載,
有緣之人等你來。
尊道貴德明要妙,
恬淡虛無道門開。
- 上一篇 東哥專欄No.51:忘年交(二)
- 下一篇 思念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