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徽因的《悼志摩》 裡淺識志摩

文  林夕

  說實話在讀這篇文章前,我對徐志摩的了解還停留在他的《陌上花開》、《再别康橋》、《偶然》、《誰數得清恒河的沙》這些具有不落世俗、輕爽而浪漫的印象裡,單從這些表象我好像也隻能看到他是一個極具浪漫色彩的現代化散文詩人。直到我耐下性子細細的讀完林徽因的《悼志摩》這篇文章後,我才發現我們根本沒法從一個人的作品去衡量這個人的品性,喜惡。甚至或許你所讀到的某個作品是他在特定環境下心境的一種上升。

...

徐志摩情書集


“誰也沒有主意,誰也沒有話說!事實不容我們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們不傷悼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們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對,默然圍坐……而志摩則仍是死去沒有回頭,沒有音訊,永遠地不會回頭,永遠地不會再有音訊。”在《悼志摩》這篇文中林徽因将“誰也沒有主意,誰也沒有說話”和“默然相對,默然圍坐”這兩句話重複了兩遍,更加凸顯了她對徐志摩的突然死去這件事的震驚和哀恸,雖然她在文中一直以朋友的身份稱呼着這位故人,一直在努力地說服自己志摩的死不一定是件不幸的事,但文中以她對志摩生前個性事迹的描寫來看,志摩确實是給她就下了深刻而又不一樣的印象,那種感情是真摯的,是特殊的,又或許曾經是,這是無法掩飾的。

    志摩是個本性浪漫,但同時又富有同情心,态度優容的人。林徽因 在文中是這樣描述的:“志摩是個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裡最精華的卻是他對人的同情,和藹,和優容;沒有一個人他對他不和藹,沒有一種人,他不能優容,沒有一種的情感,他絕對地不能表同情。”他詩意的浪漫世人皆知,或許正是因為他有着“詩意的信仰”,他才能将浪漫的氣息注入到他的詩裡。我讀過志摩的情感史,這裡不做多餘讨論,隻是從志摩對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的态度來看,在我看完這篇文章時,我是拒絕承認她這裡面說的沒有一種情感,他絕對地不能表同情這句話。我不是想在這裡搬弄是非,這隻能恰恰地說明了志摩對林徽因的獨特之處,在林徽因的眼裡他是一個和藹,優容的人,當然我們也不能亵渎一個已故之人,而且從文學史學上來說志摩擁有衆多好友這不假,例如胡适、梁思成、聞一多等等試想一個對人不和藹又沒有同情心的人是否會有很多朋友?答案是否定的。或許志摩就是這樣的一個古怪的人,他的古怪浪漫大概也隻給了自己喜歡和與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的人了吧!

  徐志摩是一個純淨天真的人,他對文學造詣的追求和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達到了極點。正如林徽因文裡提到的那樣,志摩大雨天跑到橋上站在雨中等虹,他常走幾裡路去摘幾朵花,又或者費盡周章地去找幾位朋友說上兩句話等等。他的行為充滿了神秘,這種神秘不是怪異,是他思想靠前自由化的一種體現,從他敢冒社會之大不韪來争取他的愛情自由時,就注定他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他的思想,他的些許行為不會被大多數的人理解,但是這些在他的朋友看來是一種信仰,一種真誠和一種比任何人都對萬物近情的表現,我們也隻能在文章裡去領會他的可愛,他純真的一面。

  志摩還是個藝術狂,他的作品和欣賞領域非常廣泛,涉獵到天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衆多領域。在天文學方面,他對衆多星象都有所研究,他譯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還發表過一篇文章在《民铎》雜志上。在繪畫方面他對後印象派的幾位極有好惡評價,對于繪畫他自己也嘗試着畫過一些簡單的,以書信的形式送給林徽因欣賞。對于音樂的鑒賞也能和身邊的好友侃侃而談。

...

林徽因—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就是這樣一個對生活充滿生态度的人,就這麼突兀的離開了,這對于他的朋友,他的家人,對于文壇上不得不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後人對于這位偉大作家的評價要麼拘泥于浪漫抒情,要麼拘泥于他的情史評價,在他死後,林徽因以惋惜而憤慨的筆尖刷新了他在世人心中的印象,她覺得這麼一位可愛的人不能就以那樣的形式死去,她為他正名,多麼真摯且值得歎惋啊!她的真摯,她的理智,才能讓我們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文壇上這麼一位有才華的人。斯人已逝,往事如煙,美好的,留在心底,遺憾的,讓它随風散去。從此我将記住的我心裡文壇的志摩是個可愛、和藹、優容、浪漫和多才多藝的人,他的詩我會讀,會一直讀下去,不再因為他的情感史而抵觸,隻能歎其生不逢時,造化弄人。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