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VS缺點

人無完人,金無足金。再優秀的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

我也就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女人,磕磕絆絆走了55年的人生,自然優點不多,缺點也不少,綜合比較優點比缺點還多那麼一丢丢呢!


脾氣大得理不讓人,愛鑽牛角尖,認死理,仿佛成了我缺點的标簽,這也是有淵源的。

記得女兒剛出生那會,我和先生帶着女兒回家看望公婆,婆婆是個明白人,對家孫外孫一樣看待,可是公爹這個老學究就不一樣了,大孫子剛一歲的時候他就把高中課本的參考資料買齊了,還不外借。

當時我還開玩笑:“等你孫子上高中早就過時了。”公爹卻不以為然。

先生原以為他爹也會像對待侄子一樣對待我家女兒,進門就把剛兩個月的女兒塞帶老人懷裡:“老爹,抱一抱。”

“抱啥抱,丫頭片子。”公爹不但沒有伸手抱寶寶,嘴裡還反抗着。

這話讓剛進門的我聽到了耳朵裡,我的火氣一下子沖到腦門,可是理智告訴我:“吵架解決不了問題。”

于是,我直挺挺站在公爹面前:“老爹,話可不能這麼說,你看重的未必成才,看不重的未必不成才,記住,丫頭片子也會長大的。”

公爹臉色很難看,嘴巴動幾次,沒有說什麼。當時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公爹但凡再讓我女兒受委屈,我一定收拾我老公,讓公爹的兒子受更大的委屈,甚至腦補多次怎樣讓老公受委屈。

婆婆長大嘴巴楞了一會,當時沒說什麼,事下抱怨:“你和你老爹杠什麼,他就那樣的人。”

“我二呀,脾氣忍不住。”說完對着婆婆沒心沒肺地笑笑。

從此以後,隻要我回去,婆婆都告訴家裡人:“别惹她,脾氣不好。”

結果的結果,公婆幫我們帶大女兒,重視教育的公爹主動提出讓我女兒在他們家借讀,這不,皆大歡喜!


咱有缺點是客觀存在的,但優點呢?也不少呢?

自律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走進職場,還是成家之後,亦或者辦理了退休手續,每天該做的事,隻要不是特殊情況,一般情況下:今日事今日畢!

目前的寫作狀态隻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日更一千多天沒有用過複活卡,沒有用過備用文,其實我的備用文目前1095篇,都是系列文章節,或者目前不方便公開的文字,還有一個備用文文集,特意備了30篇千字文。

也許有文友好奇:“你可能沒有什麼事,天天在家寫文章!”

其實,我開始更文的時候,剛開始經營我的小副業,雖然時間自由,但是還要費一點精力的,一年還出去一次看看外面的世界。


無論是去農場小院經營我的副業,還是外出旅行我都無一例外帶着電腦。

早晨寫完日更文再外出,白天開心玩,手機随時也能扣字,不過是速度慢一點而已。

2023年2月份,憋屈3年終于自由了,于是我和老頭落地三亞,讓受傷的肺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出發那一刻我開通了《出行小記》,随時随地記錄所見所聞。一個月時間,更文12萬字。

從廣州返回新疆的火車上,長達46個小時的行程,打開手機熱點給電腦供流量,對面鋪位的老大哥到首府,而且喜歡分享,一路上給我提供很多素材,都寫不完。


目前的寫作狀态,推進一章系列文和一篇故事文,偶爾也會被其它題材代替,日更兩篇是标配。

寫文章累嗎?累!強腦力勞動能不累?但累并快樂着,況且我不會語音輸出,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一般1500字/小時,我每天趴在電腦前敲字的時間至少3個小時。

喜歡文字,并且已經起航,難道因為累就停止?或者少些一點?那我還拿什麼豐盈我的内心世界?


不停止成長

有一次遠房侄女來辦事,順便過來看看我們,事先沒有打招呼,她進門的時候我正敲字,侄女吃驚的語氣:“嬸嬸,你還會敲電腦?”

我笑笑:“敲着玩的。”我并不想讓所有人知道,我在敲字。

“我媽天天刷抖音、跳廣場舞。”侄女又補充說。

“每個人習慣不同,我不會跳舞,偶爾也刷短視頻,不過電腦用起來方便一點,遊戲也多。”隻能這樣解釋。


我的電腦知識相對匮乏,而且平時的工作也用不到這些,寫作之前,我上網不過是浏覽一下咨詢,打遊戲;寫作之後實用知識要用了,看教程有點慢也不直觀,請教年輕人早就成為了習慣,家族裡的年輕人基本都當過我的電腦老師。

不懂就問,解答完問題,發個小紅包表示謝意,偶爾也會請年輕人撸串啥的,下一次繼續教學。

就這樣我從最基本的粘貼、複制開始,需要什麼學什麼,目前在電腦上基本能順利碼字了。


有一次,和孩子隔空喊話時,孩子還貼心地給我推薦Mkd編輯器,當她知道我已經會使用時,向我豎起大拇指:“厲害呀,胖胖!”

“小樣,你不知道的還多着呢!”咱内心自豪得很。


共情心

因為小時候特殊的成長環境,一度很沒有安全感,别人給點陽光就燦爛。

長大之後,就潛移默化地把這種感受傳遞出去。


有一對同事老鄉,比我小幾歲,在遠離家鄉的新疆,他們就以大姐稱呼我,兩家走得也比較近。

夫妻兩個都非常能幹,買了房、添了車,日子越過越紅火。唯一讓人不放心的是那個老鄉兄弟愛打麻将,每打必輸,而媳婦把錢管得緊。

那是2014年的冬天,那個老鄉兄弟又輸錢了,冒着風雪來家裡借錢,我給了4000元現金,他承諾出車後慢慢換回來。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兩個月之後老鄉兄弟被查出肺癌,媳婦帶着去首府最權威的醫院救治。

第一期化療結束,我提着禮物去家裡看望他,他悄悄塞過來一卷錢:“先還一部分。”

人家生死未蔔,咱能要嗎?我給他講:“你先治病,等你身體好了再說。”


在他抗癌六年後終于不治而亡,媳婦哭得死去活來:“他辛苦這麼多年,就這樣走了……”

因為戴口罩的原因,在殡儀館隻能同時進20個人,白天過來幫忙的人晚上離開,那三天我寸步不離陪着那個女老鄉。

借錢的事從來不提起,人都走了,給妻兒留個好的念想吧!


知恩圖報

盡管公爹重男輕女,但他老人家重視教育,我們在基層工作,子弟學校教學質量不高,公婆主動提出讓女兒在他們那裡借讀,持續7年。

公爹病逝後,婆婆也沒有讓我女兒離開。好的教育資源,寬松的成長環境,讓女兒一路向上走,考上了重點高中。沒有婆婆的付出,就沒有我女兒的今天。

剛開始公婆和大伯哥一家住在一個院子裡,經濟上補貼在所難免。

房改開始後,大伯哥一家買了新樓房搬出去居住,留下婆婆一個人留在老房子裡。


先生和我商量:“要不然咱給老人買一套養老房吧,改善居住環境。”

那時我們剛還完房貸,女兒也才進入大學,并沒有太多積蓄。

後來想想,還是出手購買了樓層比較好的一居室,用的婆婆的名字,并且是精裝修,婆婆住起來舒心安心。

不能貸款,隻能全款,我們在朋友那裡借了好多按銀行同期貸款付的利息。


每到寒暑假,女兒總要到奶奶那裡住幾天陪陪老人,我們回去也方便,沙發夠大,我們一家三口同時回去居住也沒有違和感。


有計劃消費

我和先生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半輩子都靠那點死工資生活。

從成家到現在我們都是計劃經濟:我的收入用于生活開銷,先生的收入除了每月的零用錢,雷打不動存起來。

靠着這份計劃,我們換了房子,給孩子存了婚嫁金。


我再就業這幾年的收入都定存在貨币基金裡,今年徹底退休,沒有了持續的現金流,索性套現當成我們的養老備用金。

目前,我們兩個人的退休金夠生活開銷,還略有結餘,保證我們每年外出旅遊一次。

婚姻30年裡,無論我們貸款買房,還是借錢買二套房,家庭經濟都一直良性循環,在可控範圍裡。


人活在世上,都有不足的地方,優缺點很正常,隻要不缺德就行。缺點也沒有必要刻意去改,有點繼續發揚光大就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