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醉人
對于酒,我有着一種莫名地恐懼感!隻可意會,不好言傳。
并非天生厭惡酒這東西,隻是覺得它特别地難看,氣味難聞,難以下咽,關鍵是事後生禍。不出意外,每次飲酒必當出現嘔吐現象!吐後便如釋重負,完好如初。
一飲而盡
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同學一起吃飯的機會多了起來,喝酒便似家常便飯。起初,我都會與大家商量對策,先入為主,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礙于情面,總不免要喝上幾杯,當然,得有底線,多了,在我體驗來,總不免會難受,頭重腳輕,面紅耳赤,心跳加速,腸胃翻滾。也許是由于傳統,全家人都不擅飲酒,一家人曾因一瓶啤酒而望酒興歎,似莫大的包袱,難以将其釋去。沒辦法,最後隻能一人一杯,面相猙獰,委屈般的一飲而盡,比喝中藥更加狼狽……
酒,不知何時成了古人餐桌上的必需品。在書上看來,古人大都善長飲酒,動則一杯,重則以碗盛之,小小幾碗不在話下,這不能不讓我聯想到水了,也許,他們喝酒就無異我們現在的喝水吧!我常尋思,古人和後輩們,在飲酒上,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呢?讓人難以揣摩。和古代一樣,酒成為了人們抒發情感的替代品,每遇大喜之事,總不免用酒喝之。“将進酒,杯莫停。”稍後便是觥籌交錯,酒過三循,菜過五味罷了,其樂融融,好一派歡快場面……
小酌
一句“舉杯消愁愁更愁”!舉出了酒與愁的密切關系。人每遇煩心之事,總不免會想到酒,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可以刺激血液循環,以此來麻醉自己,讓自己忘掉此刻的憂傷。作為善于用文字記錄下自己心情的文人墨客們,很多詩詞句中都出現酒的蹤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般哀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般灑脫;“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般凄涼;“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般深邃高遠;“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般愁苦……曾幾何時,酒代表着憂愁,像春天代表着希望,圓月代表着團圓,夕陽代表着垂暮,早已被一代代世人所認可!
有時候,自己有種想喝酒地沖動,當然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随心情而定。心情不好,便會想到它!雖不想爛醉如泥,一敗塗地,但隻希望利用它的酒勁來忘卻一時的不快。飲酒後,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酒不醉人人自醉”嘛!
“酒中不語真君子!”這被視為飲酒的最高境界,但做到者甚少!通常,大多數人會酒後亂性,嬉笑啼哭,廢話連篇,大說一氣。當然,酒酣者,吐真言,不失為一種排除憂愁的良方。
作為酒界一差生,我不敢太過吹噓!不管什麼東西,都有兩面。有些時候,酒,适量,也可對人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因為酒勁,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個純爺們兒,說話有了底氣,一切都不在我眼中。所以,我偶爾也會去喝酒,哪怕我是畏懼它的……
- 上一篇 讀史利于讀詩——談《清人》
- 下一篇 狐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