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家教17 少年當自強
孟子以“君子三樂”,過于王天下。其三則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見教育英才,其事甚大,其任甚重,其關系甚非淺鮮。良由英才得其教育,則可以繼往聖,開來學,治國安邦,淑世善民。失其教育,上焉者則無所範圍,不能超群拔萃,作一碌碌庸人。下焉者則朋奸比匪,為非作惡,或陷身于亂臣賊子之列,而不自知也。不慧少不努力,老無所成。上負父師教育之心,下失教育英才之樂。唯願天下英才皆得教育,同享此樂之心,未嘗一日忘也。子相貌出衆,聰明過人。若肯發憤為學,将來必定大有成就,不可度量。恐以好遊,虛度時光。緻令拂雲幹霄之材,反等拱把尋尺之料矣。昨所說詩,恐子未能記憶,今錄以示子。庶可助其發憤為學之心,以作頂天履地、舉世無雙之士矣。《詩》曰:“年少青春似過駒,窗前事業竟何如?欲為天下無雙士,須讀人間萬卷書。雨露難滋枯根草,風雷但化有鱗魚。相如不憤題橋志,焉得高乘驷sì馬車!”又曰:“三尺龍泉萬卷書,老天生我意何如?山東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古人此二詩,其勸勵英才之心,可謂親切懇到、至極無加矣。祈熟讀而深思之,則幸甚幸甚。
增廣·示陳生(寄居普陀化雨學堂,其父為本堂教習)
如誠法師譯
孟子認為君子有三種快樂,超過了統治天下。第三種快樂就說到: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他們。可見教育英才,這件事很大,這個責任很重,這個關系絕對不淺。實在因為英才得到好的教育,就可以繼承以往聖賢之道,開啟未來學人,治理國家,安定邦土,濟助世道,使民為善。沒有良好的教育,上等資質的人,就沒有軌範效法,不能超群拔萃,作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下等資質的人,就會勾結奸人土匪,為非作惡,或者陷身在亂臣賊子的行列,而不能自我覺知。我小時候不努力進學,老了一無所成。上辜負了父親老師的教育之心,下失去了教育英才的快樂。唯願天下英才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同享這個君子快樂之心,一天都沒有忘記過啊!你相貌出衆,聰明過人,如果肯發憤修學,将來必定大有成就,不可限度。恐怕因為喜好遊玩,虛度時光。緻使拂開白雲,沖入雲霄的材質,反而等同手圍粗那樣細小的材料啊!昨天所說的詩句,恐怕你沒能記憶下來,現今錄下來給你。才可以幫助發憤為學的心,來作頂天立地,舉世無雙的讀書人啊!詩為:“年少青春似過駒,窗前事業竟何如。欲為天下無雙士,須讀人間萬卷書。雨露難滋枯根草,風雷但化有鱗魚。相如(漢代司馬相如)不憤題橋志,焉得高乘驷馬車。”又說:“三尺龍泉(寶劍)萬卷書,老天生我意何如。山東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古人的這二首詩,勸導勉勵英才的心,可說是親切懇到了極點啊!希望熟讀深思,這是我的殷切希望。
- 上一篇 婚姻事——父親
- 下一篇 六一節送孩子玩具,不如送孩子書,書裡藏着成長的金鑰匙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