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愛從接納“感受”開始

《奧斯卡和玫瑰奶奶》讀書劄記

...

内容概要:


...


金句摘錄:

1.生命是一份奇特的禮物。一開始,我們高估了這份禮物,以為得到了永恒的生命。然後呢,又低估它,認為它腐爛、短暫,幾乎要抛棄它。最後人們才明白,這不是一份禮物,僅僅是一次出借。于是,我們就試着配得上這個生命。

2.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來看這世界。

3.你已明白你将會死去。但你沒明白不隻有你會死,所有的人都會死,你父母有一天會,我有一天也會。

4.我的病是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該因為我病了就對我不一樣。要麼他們隻能愛身體健康時的奧斯卡?

5.肉體上的痛苦我們被迫忍受,而精神上的痛苦則是自己的選擇。

感想随筆:

原本這是一本推薦給孩子的書,孩子們看完估計都在想要有一個玫瑰奶奶這樣的朋友,可以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被疼愛。

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更是一本寫給大人的書。作者很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活動來表述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和感悟。父母更希望自己可以像玫瑰奶奶這樣,跟孩子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彼此相愛、分享秘密和心事。

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産生的?

1.強調自已的對錯,而忽略事實

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為了表示對孩子的關懷愛護,我們對節日情有獨鐘,尤其是聖誕節。我們發動自己那點可憐的想像力,把聖誕老人帶入給孩子送驚喜的遊戲中。有人互動的很好,有人會穿幫。總歸都是親子間一個溫暖有愛的遊戲罷了。

孩子總會長大,總會知道這不過是個遊戲。奧斯卡的父母卻一再強調他們自己的無辜:我們沒有說謊,我們以為聖誕老人是真的存在的!并且言之鑿鑿。這種反應讓孩子認為他們很傻,簡直是個白癡!為什麼不能夠以放松的心态,真誠的表達:這隻是大人編的一個遊戲。

我們在低估孩子智商的時候,就是自己智商下線的時候。而真誠的表達事實,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2.一味給予物質,而忽略精神需求

文中的小孩生病了。他需要被理解、被接納,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感受每一天的生活。父母卻選擇了逃避。他們對孩子隐瞞病情,任由孩子發揮想像。孩子敏銳地覺察到了父母對他态度的變化:以前會自然的抱他,現在已經沒有抱他的勇氣了;以前媽媽抱着他,感受到的是愛和溫暖,現在媽媽會哽咽;以前跟爸媽在一起會交談,現在的爸媽隻會送大量的玩具當禮物,然後研究玩具、默默無語。

3.無力面對自己的課題

不是父母不愛生病的孩子,而是父母不知該如何面對現實,如何向孩子表達深愛之情。他們也有自己的課題要處理,比如:接受不完美的現實、把擔心換成祝福、放下愛而不得的執念、過好當下。

二)玫瑰奶奶的智慧

玫瑰奶奶在文中的表現,堪稱家庭教育的教科書。每個人都希望有這樣一個長輩吧!

首先,她毫不掩飾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形像”的事實

1.她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包括遇到情緒激動的時候,忍不住說髒話。

2.她會用遊戲互動的方式,發揮想像力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擁有輝煌曆史的人——“世界級摔跤高手”,其實她隻是喜歡觀看“摔跤比賽DVD”而已。她把對生活的智慧融入身臨其境的生動故事中,為奧斯卡答疑解惑。

于是,沒有懸念的,他們成了好朋友,無話不談。

其次,在她的眼中,孩子的感受才是她要關注的重點

她們之間的常用語是:你是怎麼想的?你感覺如何?問問你的心?

1.她教孩子接納、面對自己内在的沖突。

當奧斯卡覺得自己的父母是白癡、抱怨自己的父母是懦夫時,自己是很糾結、很矛盾的。他已經做好了被奶奶指責的準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也會聽到一些人的勸導:“父母是長輩不可以那麼說”、“要孝順,怎麼可以指責父母”……奶奶是這麼說的:“你鄙視他們。那就鄙視好了!使勁兒鄙視他們!這至少讓你有根發洩的骨頭啃啃。當你啃完了那根骨頭,你會發現,那沒必要。”

2.她總是适時地鼓勵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

奧斯卡的初戀,就是在奶奶的鼓勵下達成心願的。

奶奶問:“你喜歡誰?喜歡她什麼?”明确奧斯卡的心。

遇到情敵時,奧斯卡有點自卑和退縮。奶奶說:“你的骨骼是輕了點,肉也沒有那麼多,這是真的。但魅力可不隻是靠着骨骼和肌肉,也靠心靈的力量。而心靈的力量,你可就有太多啦!”“去告訴她你的心。”

中年危機,有第三者來搞破壞時,奧斯卡奧惱沮喪。奶奶說:“男人都這樣。你完全正常。你到底愛哪個?”“那就去告訴她。第一次婚姻,是有點脆弱,總有點磕磕碰碰,但如果是好的婚姻,就需要呵護,把它維持下去。”

3.無條件支持他、愛護他

奧斯卡因為鄙視自己的父母,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過掃興的聖誕節,而任性的“大逃亡”時。孩子做好了被奶奶批評、責罵的準備。奶奶是這麼做的:她先抱他躺到壁爐旁的沙發上,再給他蓋上柔軟的毯子,之後端來一杯熱可可給他暖暖身子。直到孩子喝下第二杯熱可可,終于緩過勁兒來,她才開口說:“大家都很擔心你,醫院上下忙亂尋找,父母絕望地報了警。”

在奶奶的眼中,在整件事中奧斯卡是最重要的,他的身體和他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即使他的行為錯了,也改變不了奶奶愛護他的事實。

最重要的是,奶奶始終把奧斯卡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她的概念裡沒有“你還是個孩子,所以你不懂。”

在奧斯卡需要的時候,她總能坦然地跟他一起讨論關于“疾病、死亡、信仰、生命”,從不回避,甚至花很多的心思,如:講故事、帶孩子去教堂,鼓勵孩子寫出心中所想等等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在精神上成長。

她跟他說:“人都會死,你是,你的父母也是,我也是。借口你先死,就可以不顧及别人了嗎?”以此促使孩子換位思考,與父母和解。

她跟他說:“身體的痛苦無法選擇,精神的痛苦卻可以。面對死亡帶給我們的未知,你是要選擇害怕并痛苦,還是歡喜的接受?你來決定。”

奧斯卡說:“我不怕死亡的未知,而是怕失去已經擁有的。”奶奶會說:“我也是。”

三)關注和接納感受的意義所在

在奧斯卡短短的12天的最後時光中,玫瑰奶奶始終能夠認真傾聽他的需要,接納他所有的感受和情緒。

在專業情緒心理學的教材裡,情緒是一個動态的體驗過程,它由4個部分組成:

感受(比如恐懼、憤怒、焦慮、悲傷、開心、喜悅、希望等)

身體感覺(比如 放松、緊張、沉重、溫暖、冰冷等)

想法(對刺激事件的評價,和對感受的評價)

行為(面部表情:微笑、皺眉,肢體表情:握緊拳頭、擁抱等)

由此,我們看到“感受”是“情緒”的一個組成成分,是情緒的起點。我們要做情緒管理,首先要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并且接納它:是的,我看到你了。

情緒,是一個過程,會來就會走。不論它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正向的還是負向的。當我們看到它、接納它,我們的内在就會有力量去面對它。

關注情緒感受,是加深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紐帶

當你看到他人的情緒、感受時,對方會有被理解的感覺。

愛人工作不順,煩躁地回到家。另一半貼心地說:“看起來你很煩燥,願意聊聊嗎?”

孩子測試考砸了,沮喪地回到家。媽媽抱抱垂頭喪氣的孩子,說:“看得出來,你現在很沮喪,有些難受。”孩子緊着的心一下子就釋放了。接下來,一起再想辦法時,他們更願意聽聽你的看法和意見。

這也是玫瑰奶奶和奧斯卡無話不談的一個原因。

我們也可以練習覺察自己的感受并嘗試表達出來,以便得到他的人理解和支持。

關注情緒感受,讓我們更深刻地活在當下。

奧斯卡在他的生命最後,也表達了他認知的生命的意義。他用100歲的生命體驗告訴我們:人越是老去,越要懂得享受生命的滋味,我們要變得更細膩、更藝術。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來看這世界,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會讓我們的生命變的豐盈和純粹。

愛是相互的。心中有愛,也要學着表達出來。我們可以從關注感受,接納、理解自己和他人開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