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含有龍字的唐代詩詞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叱咤風雲,是中華民族的吉祥圖騰;龍,富麗堂皇,曾經是帝王化身、皇室專利;龍,氣宇軒昂,傳統節日裡呈現千姿百态的風姿神韻。

自古以來,龍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炎黃子孫賦予龍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如今,我們更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龍的傳人!

今天是農曆龍年的春節,在此分享幾首含有龍字的唐詩。

唐·李白《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麻姑垂兩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吾欲攬六龍,回車挂扶桑。北鬥酌美酒,勸龍各一觞。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顔光。

唐·李白《早秋贈裴十七仲堪》:雙歌入青雲,但惜白日斜。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

唐·李白《飛龍引》:黃帝鑄鼎于荊山,煉丹砂。丹砂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顔如花。飄然揮手淩紫霞,從風縱體登鸾車。登鸾車,侍軒轅,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婵娟多花顔,乘鸾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載玉女,過紫皇,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凋三光。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飒如秋霜。

唐·李白《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我把兩赤羽,來遊燕趙間。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閑。觀兵洪波台,倚劍望玉關。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擊築落高月,投壺破愁顔。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唐·李白《白馬篇》: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咤經百戰,匈奴盡奔逃。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隐蓬蒿。

唐·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龍驚不敢水中卧,猿嘯時聞岩下音。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唐·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我随秋風來,瑤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雲月?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輝。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粲粲吳與史,衣冠耀天京。水國饒英奇,潛光卧幽草。會公真名僧,所在即為寶。開堂振白拂,高論橫青雲。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為餘話幽栖,且述陵陽美。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黃鶴久不來,子安在蒼茫。東南焉可窮,山鳥飛絕處。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聞此期振策,歸來空閉關。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何當移白足,早晚淩蒼山?且寄一書劄,令予解愁顔。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杜甫《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将軍霸》:将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貴于我如浮雲。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淩煙功臣少顔色,将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将腰間大羽箭。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飒爽來酣戰。先帝禦馬玉花骢,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長風。诏謂将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卻在禦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骅骝氣凋喪。将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即今漂泊幹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唐·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鼈枯死籲可悲。

唐·王建《精衛詞》:精衛誰教爾填海,海邊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魚龍何所為。口穿豈為空銜石,山中草木無全枝。朝在樹頭暮海裡,飛多羽折時堕水。高山未盡海未平,願我身死子還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節選)》:……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唐·鮑溶《襄陽懷古》:襄陽太守沉碑意,身後身前幾年事。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

唐·許渾《晚登龍門驿樓》:魚龍多處鑿門開,萬古人知夏禹材。青嶂遠分從地斷,洪流高瀉自天來。風雲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

唐·李郢《上裴晉公》:四朝憂國鬓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天上玉書傳诏夜,陣前金甲受降時。曾經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昙兩路棋。惆怅舊堂扃綠野,夕陽無限鳥飛遲。

唐·李峤《龍》:銜燭耀幽都,含章拟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阙正晨趨。

唐·貫休《送越将歸會稽》:面如玉盤身八尺,燕語清獰戰袍窄。古嶽龍腥一匣霜,江上相逢雙眼碧。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别我歸稽巘。他年必帥邯鄲兒,與我殺輕班定遠。

唐·貫休《少監三首》:器琢仙珪美有馀,席珍國寶比難如。銜花乳燕看調瑟,衣錦佳人侍讀書。荀氏門風龍變化,謝家庭樹玉扶疏。即期寰海隆平日,歸佐吾皇侍玉除。益友相随益自強,趨庭問禮日昭彰。袍新宮錦千人目,馬駿桃花一巷香。偏愛曾顔終必及,或如韓白亦無妨。八龍三虎森如也,萬古千秋瑞聖唐。具體而微太少年,鳳毛五色帶非煙。倚天長劍看無敵,繞樹号猿已應弦。接士開襟清聖熟,分題得句落花前。即應出将傳家法,聖澤恩波浩浩然。

唐·閻朝隐《奉和登骊山應制》:龍行踏绛氣,天半語相聞。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唐·應物《龍潭》: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唐·陸海《題龍門寺》:窗燈林霭裡,聞磬水聲中。更與龍華會,爐煙滿夕風。

唐·東方虬《昭君怨三首》:漢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須薄命妾,辛苦事和親。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複舊時容。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唐·陸龜蒙《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蘭眼擡露斜,莺唇映花老。金龍傾漏盡,玉井敲冰早。

唐·若虛《樂仙觀》:樂氏騎龍上碧天,東吳遺宅尚依然。悟來大道無多事,真後丹元不值錢。老樹夜風蟲咬葉,古垣春雨藓生磚。松傾鶴死桑田變,華表歸鄉未有年。

唐·來濟《出玉關》:斂辔遵龍漢,銜凄渡玉關。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

唐·令狐楚《相和歌辭·王昭君》:錦車天外去,毳幕雲中開。魏阙蒼龍遠,蕭關赤雁哀。

唐·孫逖《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邊地莺花少,年來未覺新。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

唐·蔣贻恭《題張道隐太山祠畫龍》:世人空解競丹青,惟子通玄得墨靈。應有鬼神看下筆,豈無風雨助成形。威疑噴浪歸滄海,勢欲拿雲上杳冥。靜閉綠堂深夜後,曉來簾幕似聞腥。

唐·錢起《送僧歸日本》:上國随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水月通禅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裡眼中明。

唐·佚名《骊龍》: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标奇初韫寶,表智即稱龍。大壑長千裡,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沖。荀氏傳高譽,莊生冀絕蹤。仍知流淚在,何幸此相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