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合理的打小孩
題記:修棋一歲多開始,奶奶就一直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打小孩?”現在她三歲了,我終于開戒了。
修棋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三歲的修棋,突然開始無節制的吸吮手指頭了。一開始我并沒有放在心上,她隻是偶爾吮吸手指頭,可能是我跟她玩嬰兒遊戲的後遺症,也有可能是她正在長最後一對臼齒,牙床有些腫脹,偶爾為之,不必在意,太過關注,反而有可能助推她的吸手指行為。但是現在問題升級了,她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了,最明顯的是在上親子班時,老師要求她面對同學和家長說自己名字,她不由自主的開始啃手指頭了。
情緒波動時已經開始有用吮吸手指頭的方式安撫自己的苗頭了,到這裡,我判斷她需要我的幫助來改善她的行為了。
修棋為什麼會吸手指?
一直沒有吃手習慣的修棋突然開始吃手,很大原因是因為妹妹進入了口欲期。小嬰兒時時刻刻把手銜在嘴裡的樣子非常可愛,看一眼就能逗樂我們。修棋正處于模仿期,模仿嬰兒的行為可以收獲大人的重視讓她沉迷其中。更何況,她也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了,吸吮是會給人強烈安慰的行為,會上瘾是很正常的事。
我要如何幫助修棋改掉這個習慣呢?
首先是說教。說教可以說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但我認為這一步必不可少,作為家長,我有義務讓我的孩子知道我在做什麼,我是為了什麼這麼做,我希望她可以做到怎樣,又為什麼要做到這樣。
那天她又在吃手,我抱住她,輕輕的抽出她的手指頭,給她看指甲裡的髒污,跟她說細菌和病毒,指着一邊在吃手的嬰兒告訴她吃手是嬰兒探索世界的唯一方式,而她已經是大寶寶了,再吃手,别人隻會笑話她。
“我要幫助你改掉這個習慣,好不好?”
她高興的答應了。
然後是約定。我跟她約定,從現在開始,如果我看到她在吃手,我就會打她的手心一下。她也答應了,畢竟我強調了,隻有吃手時才會打手,而且隻打一下。
再然後是執行。看到她吃手時,我不會怒吼暴喝,我隻是溫和的提醒她,她吃手了,我要打她一下手心了。修棋顯然以為這隻是個遊戲,她笑嘻嘻的伸出了手,我卻用筷子打了她手心。她吃痛縮回了手,一下子就大哭起來,哭着控訴好痛手都被打紅了怎麼用筷子打呢。後來她再吃手,我要打時,她就不那麼配合了。雖然我挺心疼的,覺得自己跟一個小孩較真有點欺負人,但約定就是約定,我是在幫助她,不是懲罰她,不是拿她撒氣,所以我還是打了她手心。
最重要的是情緒安撫。被打疼的小孩哇哇大哭,我永遠都是攬她入懷,摸她的背,“被打手心真的很疼……媽媽也不想讓你疼……但為了幫助你,我們約定好的……修棋是個好寶寶,以前你老是不停的吃手,現在你很久才吃一次了……很快你就能記住不吃手了對不對……乖寶寶……”
一套情緒安撫下來,她又是那個自信滿滿的孩子了。對孩子的體罰不能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能讓她擔心失去父母的愛。我是這樣想的。
前後總共三天,打了大概四下,修棋就不再吃手了。每次想吃手,她就直接啃嬰兒牙膠……一邊啃一邊說“我不吃手!我吃玩具呀!”我沒有阻止,笑眯眯的随她去。一個星期過去了,她也覺得有點無聊了,就不再吃了。
我想跟奶奶說,打小孩确實來的快,但打的不好是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心的,打的多了,小孩也會若無其事。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打小孩,滋味太難受了,我還是喜歡哄着她做事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