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愛好标簽怎麼從“好吃”轉為“好學”呢?(上)
齊帆齊微課:
之前跟朋友聊天,說到自家孩子的愛好,有人說兒子擅長畫畫、打籃球,有人說女兒擅長彈鋼琴,有人說孩子喜歡民族舞蹈……我說我家兒子最擅長吃美食,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
是的,我兒子從小就很喜歡吃。我婆婆很會做飯菜,在老家時,是農村紅白喜事辦酒席的“土廚師”助手。她做農村日常湘菜,重油多辣夠香,也做湯,她用闆栗和雞煲出來的湯,又香又濃,不亞于酒樓品質。
蘇丹魚,又叫忘不了,可蒸可煎,連鱗可以食
兒子很喜歡吃奶奶做的菜,從小口味就重。還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尤其是麥當勞的麥旋風冰淇淋,有奧利奧餅幹在裡面、還有薯條,每周必吃,是他的最愛。他喜歡各色巧克力,費列羅、明治的吃得比較多,喜歡喝可樂、奶茶、尖叫等飲料。甚至很多次,他想要喝咖啡,被我狠批了一頓,“那可是大人的食品,不适合小朋友和青少年喝。”
有人問我,為什麼你放任你兒子吃這些不健康的食品呢?
沒有辦法呀,小的時候我沒怎麼帶兒子,奶奶帶得多。我和先生在兒子5歲到9歲期間,4年不在東莞,孩子跟着奶奶過,生活習慣已經養成,貿然要求他改變,受到兒子和奶奶的雙重抵制,隻能慢慢來啰。
兒子四年級的時候,我向他的班主任請教:“兒子笑笑整天想着吃的事情,對其他不怎麼關注。我給他報了很多課外班,有籃球、葫蘆絲、書法、圍棋,還有課外輔導班,想轉移他對吃的興趣。但都沒什麼用,他興趣不大。籃球課好歹上了一學期,第二學期無論不肯去了。書法課上了一年後,也不願意去了。隻有圍棋課,堅持了三年,獲得了業餘兒童組一段的獎杯,也停下來了。買了很多課外書在家,讓他看,他拿着書,一會兒就走神,除非是看美食的圖片,或者是看旅遊攻略方面的書,那上面有吃有玩,他看得津津有味,但真正帶他出去旅遊,他又不去了,除非是說出去吃美食。哎,真不知道怎麼弄。”
家常湘菜,一片紅
班主任老師分析得很有道理,“這說明你兒子跟你婆婆,在你們不在家的日子,形成了一個互相需要的關系。你婆婆做的菜,需要人肯定,孫子吃得多、吃得滿意,是最好的反饋。你兒子,他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愛,你們夫妻都不在身邊,通過吃這個紐帶,能更好地把奶奶和他聯系起來。久而久之,他就變得越來越關注吃,生活的重心放到吃上面了。”
是的是的,我婆婆是個文盲,你要她講學習,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上關懷備至,完全沒問題。由于我們不在孩子身邊,婆婆可能出于補償心理,隻要孫子想吃的,她千方百計地給他弄來。哪裡知道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是不健康食品,隻要美味,孫子高興就好。
酒店美食
兒子平時看視頻,網上查資料,也多是看與美食有關的,他曾立志要做一名吃播。
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家,兒子天天刷美食視屏,盯着屏幕看一個男的或女的拿着個漢堡、雞腿或我叫不出名字的食物,吃吃吃,真不知道有什麼意思。
在唠叨多次無效之後,我也隻有妥協了。“好吧,你想做吃播也行。但吃太多,容易發胖,太胖了既不健康,還影響形象。”兒子不到13歲,153厘米,68公斤,妥妥的一個胖墩。
這是2020年上半年發生的事,這一年的下半年,兒子被派位到公立學校上初中一年級,開始寄宿生活,每周五傍晚回家,周日下午6點前返校,他很多習慣慢慢改變,等到我發現,已經發生質的變化了。
齊帆齊28天寫作成長營
第7篇 1275字
- 上一篇 吵架赢了,為什麼還不高興呢?
- 下一篇 一切智慧來自于動作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