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猶如耕耘
寫作猶如在大腦中耕耘,你得耕地、播種、除草,還得指望天公作美。你永遠不知道一粒種子是如何長成一棵莊稼的,對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心懷感激。最終,你會為自己的耕耘感到自豪。
很多作家認為理想的寫作方式是在想好故事情節後,一口氣寫完第一稿——從情節的發展到故事的結局。不管你對某段話、某個人物、某種表達或某個情節多麼不滿意,都不要停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這樣你更有可能寫出一份連貫的初稿,因為這時你能夠心無雜念,對故事情節能夠進行總體的把握,而零敲碎打的寫作會不時改變你的思路和情緒,則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第二是快速的寫作能使故事的情節發展更加緊湊。在創作後期,比起增加情節和完善故事,加快情節的發展節奏往往更加困難。
在你的寫作過程中會出現故事情節發展完全偏離你的初衷的情況。你原以為自己很清楚故事發展的方向,但現在卻茫然不知所措。
“寫作障礙”這個術語現在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流行了——作家們對他們經常使用的詞語也會厭棄,也可能由于他們開始理解和接受寫作困境這個事實了。有時,這個過程就像是你掉進了一個泥潭,你在掙紮的過程中陷入了絕望。在寫作過程中,這是讓人恐懼的事情。你坐在那兒冥思苦想,在泥潭中越陷越深。這時,你要麼決心将你寫的所有東西扔進廢紙簍,遠遠離開它們(但你做不到,你會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去修改它們,就像一個人老是忍不住去舔那顆疼痛的牙齒一樣);要麼靜下心來,把它們打磨成形,因為隻要你坐在書桌前,它們就會一直折磨你。寫作最艱難的事情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将手頭所寫的東西放一放,還是一直冥思苦想,直到找到合适的文字。
如果你老想着要寫出傑作,這隻會讓你縮手縮腳,一看到白紙就手腳發軟,所以隻管用老辦法寫。
草稿就是草稿,粗糙一點沒關系;創作好比做泥塑,起先粗糙一點,然後再進行塑形和打磨,使之變得光彩奪目。
記住,寫作并不難,不要老想着“寫作很難”。
- 上一篇 546.互補
- 下一篇 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出現問題後,如何應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