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把炫耀孩子當榮譽,負分家長培養不出滿分孩子

...

「一起爬山嗎?」成為這個夏天,互聯網上最流行的梗。一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讓諸多聽到的網友,不由感到後背發涼。

張東升把自己嶽父嶽母從山頂推下去的畫面時,甚感驚悚,以至于認為這是一部懸疑片無疑了,等觀看之後,才發現“講了一個關于以愛之名行惡之事的故事”。

...

這部網劇改編自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共12集。劇中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由此帶來幾個家庭卷入一場陰謀詭秘的故事。自上線以來,該劇評分一路走高。連一向嚴苛的豆瓣網友,也有近40萬人給這部劇打出8.9的高分。

演員章子怡也在微博推薦該劇,直言這是一部品質可以和美劇抗衡的“中劇”。

...

說起小孩和童年,大家都會聯想到童話、美好、天真無邪。但劇裡的朱朝陽,别人眼裡的滿分孩子卻是用着極其殘酷、冷血的毀滅性方式打造了一個細思極恐的童年,再以一層“童話濾鏡”蒙騙着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而導緻這一切的根源大部分是因為負分家長。

一 原生家庭的缺憾會對孩子影響一輩子。

隐秘的角落中三位小主角,每個家庭都不美滿,一個比一個慘。

普普在福利院長大,父母早年去世,弟弟被其他家人領養,為救患有白血病的弟弟,和嚴良一起從福利院跑了出來。嚴良,小時候爸爸因吸毒被抓,被送去戒毒,最終變成神志不清的精神病因無人照顧,最終成了一個無人看管,性格耿直的野小子。

而全局的“焦點”主人公,朱朝陽是一個三好學生,平時沉默溫順,但他的家庭卻是父母離異,父親和另一個女人重組家庭,并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朱晶晶。

...

偏心的父愛讓孩子舉起“尖刀”

爸爸朱永平幾個細節就展現了這種父愛是何等的粗心。牌友注意到朱朝陽的鞋子舊了,父親才故意說正要帶兒子買鞋。

然而在買鞋後,父親遇到自己的老婆妻子,又把朱朝陽晾在一邊。父親帶朱朝陽喝糖水,卻對朱朝陽說的話一點印象都沒有。明明是父親帶兒子第一次來遊玩的地方,卻隻有朱朝陽一人記得。

...

但即使是這樣的父愛,仍然是朱朝陽極度渴望、想抓住不放的東西。

所以,妹妹那句“爸爸喜歡我,不喜歡你”,才會格外刺激到朝陽。他也很想知道妹妹那句話是不是真的,他小心翼翼地去試探。

...

當爸爸帶他吃心愛的糖水,問他“你和妹妹的死有沒有關系“時,他發現爸爸竟然在偷偷錄音。那種被欺騙的失望,直接推動了他後來的變化。等兩人離開後,朱朝陽碗裡的糖水已經多了一隻蒼蠅。父愛早已經摻雜了其他東西,不再像以前那樣純粹。

父愛,多了令人反感的蒼蠅。

...

強勢窒息的愛,讓孩子淪為“工具人”

對朝陽來說,父愛主要是敷衍、不足,而媽媽周春紅的愛,極度的操勞、細緻,卻又讓人窒息。表面上通情達理,實際上極度缺乏安全感;她失去了丈夫,所以要緊緊抓住兒子。

這個角色,其實也是很多父母的縮影。他們的身上,承載着生活的重壓,自己遭遇過很多不公、委屈,失去過愛,他們就想把遺憾在孩子身上找補回來,結果卻變成了壓迫孩子而不自知。

...

朱朝陽一直以來都是年紀第一名,是家長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耀眼的成績下,卻是不被看見的内心,和不被理解的痛苦和孤獨。

母親一直把朱朝陽看做自己的驕傲,對朱朝陽的控制欲極強,要求朱朝陽每次花錢都要記賬,每天晚上要喝一杯熱牛奶。不希望朱朝陽反抗自己,她可以上一秒為朱朝陽熱牛奶,下一秒也可以粗暴地把朱朝陽嘴邊的奶抹去。

朝陽身材羸弱,性格不合群又不讨喜,經常忍受着校園暴力。

...

...

當老師向朝陽媽媽反映情況的時候,媽媽關注的重點卻隻有學習成績。媽媽卻覺得老師小題大做,甚至神色不悅地反擊:學生本來就不需要交朋友,就是一切以學習為主,其他都不重要。

...

面對這一切,朱朝陽早已習慣了壓抑自己,甚至也習慣了這種陰郁的生活。隻管好好學習,快點長大,逃離童年。

中國是一個注重倫理的文化,充滿着各種對父愛、母愛的歌頌,很少會看到質疑這種愛會有什麼問題。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伴随一生的傷疤。朱朝陽始終懷揣着對愛的執念,越是得不到,越渴望得到。惡的種子被一步步催化,最終成長為惡之花。

二 認為孩子沒有秘密,是我們大人的無知。

原著中,朱朝陽說:

“成年人眼裡,剛出生的嬰兒到十幾歲的學生,他們一概都視為小孩。幾歲大的小孩當然很簡單,撒的慌也容易識破,可是到了十幾歲,小孩已經不再單純了,可是他們還是把小孩想象得很簡單”。

用一句話來形容朝陽:他的内心擁有一座巨大的火山,爆發隻是時間問題。

一個人有多少秘密,就有多少力量。朝陽的力量,正是來自于他内心藏着的秘密。朝陽藏着什麼?首先自然是三樁命案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給了觀衆上帝視角,沒有懸疑,一上來就告訴你兇手是誰。但真正目擊了三樁命案,并深處矛盾中心的人,隻有朱朝陽。

...

知道全部真相的朝陽,表面看上去依然人畜無害,雲淡風輕,在媽媽的眼裡,依然是個隻知道做題喝奶的孩子。

“等你長大了,就什麼事都沒了。”此時的母親,反而比朝陽天真太多。

劇中有兩場戲很有嚼頭,分别是朝陽和父母的對手戲。在喪女之後,父親把心轉到了朝陽身上,主動請兒子吃飯,還送上了一副泳鏡。言談間,父親點了一句,“晶晶死的時候你在場嗎?”

...

朝陽的眼神突然變得犀利,從下往上看,他很明白,父親已經開始懷疑他了。後面父親去上廁所,朝陽從父親的包裡翻出了錄音筆,也印證了他的推測。父親在想什麼,父親的轉變是為了什麼,父親要籌劃什麼,朝陽都很清楚,甚至比父親自己都清楚。

但他依然樂呵呵地收下了泳鏡,跟父親遊泳的時候,還是像個天真的孩子。

...

他記得父親的背叛,記得繼母的冷眼,記得嚴良和普普的純真,記得母親當年的決絕和現在的不堪,也記得張老師犯的罪。

他明白父親的痛苦,也明白母親的執念,他甚至明白同樣喜歡笛卡爾的張老師内心的拉扯。整部劇的黑暗像刀一樣一下下刻在朝陽的心裡,但他什麼都沒說。

三 關注未成年人,不妨從關注自己做起。

說起所謂“原生家庭”,作為家長,你對孩子的影響,并不取決于家庭的架構。重組家庭也好、單親家庭也罷,最重要的是,作為父親母親,你是什麼樣的人。至于什麼“子女的成長必須要陪伴”,更是扯淡。言傳身教,關鍵不在“傳”和“教”,症結在“言”和“身”。

“原生家長”是何等德行,子女就會有樣學樣。

你告訴你兒子爸爸有苦衷得離開,就可以爽約;

你告訴你兒子王瑤阿姨也不容易,還是撒謊吧;

你告訴你兒子媽媽和馬主任的事,小孩子不懂;

你告訴你兒子爸爸已經不太記得,糖水鋪的事;

你告訴你兒子媽媽和爸爸的離婚,是他先出軌……

...

父母告訴孩子要孝敬老人、尊敬師長,自己天天跟婆婆吵,跟公公争,孩子怎麼懂得禮貌?

父母告訴孩子要見賢思齊、樂于助人,自己天天污言穢語、怨天尤人,孩子怎麼懂得善良?

父母告訴孩子要踐約守信、是非分明,自己天天食言負約、妥協将就,孩子怎麼懂得誠實?

父母告訴孩子要勤儉節約、知恩圖報,自己天天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孩子怎麼懂得珍惜?

假若說,朱朝陽未來就是升級版的張東升。我們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的孩子,不會是強化版的朱朝陽。

你給了孩子沒有争執、沒有缺憾、沒有暴力、物質富足的,所謂“完整的、和諧的、有愛的原生家庭”,卻不能改變現實——你我,不見得比周春紅、朱永平、葉軍、張東升、唐老師、王老師高明。

你我,不過在自視好人罷了。

...

其實,大陸近來的一些青春片,比如《少年的你》《過春天》《狗十三》等等,都是以家庭故事作為其底色。在我們這種倫理重于一切的文化中,家庭裡面,常常藏着最大的政治、最幽微的人性。壞孩子不是天生的,每個壞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響下的人格與成人世界規則的一次碰撞。

内心強大的孩子,撞而不倒;内心纖弱的孩子,一撞就撞出了大問題。

如果你相信童話,經曆這次碰撞,每個孩子都得到了成長,心靈得到了滌蕩。

如果你不信童話,經曆這場劫難,每個孩子都失去了童真,心裡灑滿現實世界的荊棘。

心理學上有個愛的空杯理論。做父母的,得要記得經常去給孩子的杯子加水。朱朝陽的杯子,空的太久了,已經幹涸成荒漠。教育或許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就連愛,可能都太遲了。

幸好,這隻是電視劇。

幸好,現實中的大人都還有大把大把的機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