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曆越高,父母教育越成功嗎?

由于疫情影響,父母、孩子在家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的焦慮明顯上升。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将來考不上大學。孩子沒有高學曆,将來怎麼立足社會,怎麼成家立業?

是不是孩子學曆越高,父母的教育越成功?答案是否定的。高學曆教育對孩子固然重要,但不是孩子成材的唯一出路。學曆并不等于工作能力,社會更需要的是孩子立足社會的能力。


一、擁有高學曆的困境

1.高學曆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2020年春天因為突發的疫情,畢業生面臨着更大的困難。

據 BOSS 直聘發布的《2020 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應屆春招的求職人數較去年增加 56%;企業對應屆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 22%;北上廣深應屆生招聘需求近三年首次跌破三成。

...


這意味着今年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困境。大學生要想在這大軍中脫穎而出,單單擁有學曆是不夠的。

我有一個堂妹學的中藥學專業, 今年大學畢業,但特别迷茫。因為她不太善于交際,也不喜歡參加社團活動,大學隻為不挂科、順利拿到畢業證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可是,等到畢業找工作時,她才發現很多工作不對口,自己也沒有特别拿得出手的職場技能,很難跨專業找工作。加之今年的情況特殊,她更是很難找到工作。以至于現在的她,每天都在後悔沒有好好利用大學時光培養職場技能,多參加些實踐。

如果我們随便查下招聘企業的用人标準,發現一般有6個要求:

...


擁有高學曆隻是具備了企業用人的一項,更多是綜合素質能力。可見高學曆并不代表一個人優秀,也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障。


2.高學曆,不能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

李嘉誠14歲随父母逃難到香港,不久父親病亡,為養家糊口他放棄學業,去鐘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去了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他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推銷員,一要勤奮,二要頭腦靈活,别人每天工作8小時,他工作16小時,天天如此。

隻花了一年時間,他就成了銷售冠軍,銷售額是第二名的7倍,19歲就當上總經理。二十二歲開始創業,由于不斷接單,沒有管控好質量,導緻工廠瀕臨破産,但他憑借“信義”二字,轉變經營理念,拆掉高築的債台,使工廠漸入佳境。此後他更是借助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創辦長江實業公司,成為塑料花大王,投身房地産,創造一個又一個财富傳奇。

李嘉誠盡管沒有高學曆,但生在書香門第家的他,從小酷愛讀書,善于總結學習,憑借超強的學習能力創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社會是一所大學,隻要我們努力、用心,我們就有獲得成功的可能。成功了,誰又會在乎我們是什麼學曆,哪個學校畢業的?


3.社會不缺高學曆的人,缺踏實肯幹的人

當我們進入到工作的那一刻,學曆就已經被抛到一邊了。面對職場生活,面對市場競争,每一個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們還抱着學曆,不肯踏踏實實做工作,就會被職場淘汰。

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曾經曆過兩次對自己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連續兩年的高考失敗,一次是出國留學夢的破滅。這些挫折都曾給他帶來痛苦,但也是這些磨煉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創立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俞敏洪的高考失利和出國留學夢是成長道路上的挫折。但是這些挫折卻成為了他的墊腳石,讓他觸底反彈。

人的一生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挑戰。不要以為擁有了學曆,就擁有通向成功的鑰匙,還需經受磨砺,踏實往前走。

...


二、怎麼培養孩子

高學曆教育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那我們該怎麼來培養孩子呢?

擁有受高學曆教育的孩子是件好事,但作為父母更應該要注重孩子的能力培養。家庭教育可以助力孩子,也可以摧毀孩子。

以下三點是父母在孩子成材路上要做的:

1.尊重孩子個性,發揮天賦

“沒有我的爸爸就沒有我;沒有我爸爸的前半生艱苦的經曆和對我的教育,就不會有我今天在台球事業上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冠軍。他不僅給了我生命,更用他的雙手和智慧為我踏上自己人生的旅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丁俊晖曾經在訪談中這樣談自己的父親。

與很多取得成功的人一樣,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對于他來說,父親更像是一個18年來始終陪伴左右的良師益友。在丁俊晖的父親知道兒子迷上台球後,他尊重孩子的興趣,沒有逼迫他放棄自己的追求。甚至為了幫助兒子提高打球水平,他還賣房子籌錢支持。

丁俊晖的父親發現兒子喜歡打台球,台球廳入不敷出,還繼續維持,每天陪孩子練球。很少有父母會這樣為孩子的興趣買單。大多數會認為這是誤入歧途,隻有好好學習,通過高考,鯉魚跳龍門,才是一條比較容易成功的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一方面的愛好,我們先不要急于打壓,硬把孩子往螺絲釘方向靠。不妨讓孩子在愛好方面飛一下,隻有嘗試了才知道适不适合。如果孩子不适合,那他也會收回心,踏實地往學曆教育這條路前行。不至于在長大後,耿耿于懷童年的向往。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2.讓孩子體驗生活,學會自立

為了讓孩子能好好學習提高成績,我們操辦孩子的一切事,不讓孩子體驗生活。如孩子的衣服不讓孩子洗,地髒了不讓孩子掃,做飯時不讓孩子幫忙。長期以往孩子就養成了飯來伸口、衣來伸手習慣,不僅不會心存感激,還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殊不知,這樣做卻是害了孩子。孩子生活體驗少了,也就無法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終究會長大,離開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成為除了學習,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的學習機器,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立的人。

當我們隻顧着孩子的學習成績,剝奪孩子勞動機會時,孩子就會在我們的“好心”中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為生活技能也如同孩子學走路,需要慢慢引導、學習,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否則,等孩子大了,就會喪失勞動的樂趣和感知能力,成為沒有自理能力的低能兒。

...

3.教孩子直面挫折,不輕易放棄

俞敏洪說,每條河流都有一個夢想:奔向大海。長江、黃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樣。長江劈山開路,黃河迂回曲折,軌迹不一樣。但都有一種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過程中,如果沉澱于泥沙,就永遠見不到陽光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能因為遭受了苦難,就要否定他的價值。就像一張百元鈔票,你把它扔到地上用力踩,吐口水,再怎麼髒,它始終是一百元。

生活中,父母常常會因為一件孩子沒做好的事,指責孩子笨,不是幹活的料。而孩子聽到指責後,更是氣惱,不肯再次嘗試把事情做好。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更不能因為一件事給孩子貼上不行的标簽否定他的價值,耐心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原因和改善的方法。孩子會從生活中一件件小事建立起信心,坦然面對困難,那麼,孩子在面臨重大挫折時,也就不會自暴自棄。

...

三、結語

如果孩子們,本身是一塊優質的原料,是鋼錠、是玉料、是木材。為什麼要不惜代價将他們錘打成“螺絲釘”,而不是打造成精工鋼件、優質玉佩、上等木品呢?

在教育孩子時,不要隻看重學習成績,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養成。我們要尊重孩子個性,挖掘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助力他們的人生。

我們厭惡孩子成為低能的人,卻正在把他們推向這類人;我們厭惡孩子成為庸才,卻親手把他們培養成這類人;我們厭惡孩子成為低情商的人,卻步步把他們變成這類人。

願我們的父母不止關注孩子學習成績,更多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力的培養。

歡迎留言關注,一起探讨生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