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面蒸肉

同事們閑暇聊天,說起豬肉的做法,真是五花八門。

廣東的梅菜扣肉,江南的荷葉粉蒸肉,東北的豬肉炖粉條,重慶的麻辣水煮肉片,這些都是名菜,然而,最别緻,最好吃的,還要數我們安徽明光的家常菜——玉米面蒸肉。

所謂家常小菜,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意思。家裡來了客人,肉是一定要燒的,隻是紅燒也好,用蘿蔔茄子燴也罷,唯獨不會用玉米面去蒸。

然而,這不表示玉米面蒸肉不好吃。恰恰相反,它美味無比,在我們老家人人愛吃。人們不用它來待客,大概是因為玉米面太便宜,又是粗糧,端到飯桌上顯得太鄉土,太寒碜的緣故吧。

小時候,每到逢集的日子,我媽就會到集市上割三兩斤新鮮豬肉回來,那個時候,我和妹妹就一緻提議:“這肉要用玉米面來蒸!”

紅白相間的五花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用青花大瓷碗裝了,然後再将一小碗細細的像金色的煙霧般的玉米面撒到上面,用筷子拌均勻了,讓每一片肉都包上一層玉米面,再将鹽,醋,蔥花等調味料一一加進去,就可以上飯鍋蒸了。

蒸的方法也極為講究,不是那種在鍋中放一些水,然後用蒸籠的那種蒸。而是等米飯的水燒幹了,米飯将熟未熟之際,将拌好的肉一塊一塊地鋪在米飯上面,然後蓋上飯鍋,用白布将整個鍋蓋嚴嚴實實地蒙上,用小火繼續焖。

焖個五分鐘左右,待一縷縷白色的煙從布中袅袅升起的時候,就該停火了。這個時候還是不能開鍋,否則肉不會爛,米飯也會夾生,還要耐心地等上十分鐘左右,才算大功告成。

揭開鍋,一陣撲鼻的香味溢出,漸漸彌漫整間廚房。我和妹妹早就迫不及待地扒着鍋沿等待了。

我媽依舊用鍋鏟将肉鏟到青花大瓷碗裡,端到飯桌上,堆尖一大碗的肉,外面包着一層玉米面,肉裡的油早就被蒸了出來,将玉米面浸透,金黃油亮,看得人口水直流。

夾一塊放進嘴裡,又爛又滑,肥而不膩,唇齒間滿是玉米面的清香,真是讓人連舌頭都要吞進肚子裡啊!

江南人喜歡吃荷葉粉蒸肉,便以為荷葉米粉才是蒸肉最佳的原料。其實,荷葉雖然青翠欲滴,畢竟裝盤的時候要棄之不用,米粉雖然細膩,但是隻能增加口感而沒有異香,哪裡比得上我們的玉米面蒸肉,色,香,味俱全呢!

吃完肉之後,還有一樣東西是萬萬不可錯過的,那就是米飯底下的鍋巴!

用鐵鍋煮飯都有鍋巴,然而蒸過肉的米飯底下的鍋巴又與平日的鍋巴大不相同!

通常,人們在将蒸肉裝盤之後,都是立刻将所有的米飯也鏟出來裝進飯盆裡,唯獨留下鍋底那一層尚未變軟的鍋巴,假如還嫌不夠脆的話,就再次蓋上鍋,添把小火,那鍋巴就會變得松脆無比。

用手拈起一塊,就會發現鍋巴上閃耀着一層油光!那是肉裡的的油被蒸出來之後,透過米飯一點點地滲透到上去的!油香鍋巴,又是一道不遜于玉米面蒸肉的美味。

近年,老家的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紛紛到鎮上蓋小别墅,可是,别墅後面的小廚房裡,人們總是再造一座傳統的竈台,嬸子大媽們都不肯用電飯鍋,她們都說:“電飯鍋做的玉米面蒸肉,時間短,不入味,更要命的是,沒有鍋巴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