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趣:青團

晨起繼續閱讀《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節氣過日子》(作者:殷若衿)。

袁枚在《随園食單》裡描述青團時稱:“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這裡的“青草”,各地有差異,因為這種差異,青團也在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口味與口感。

——殷若衿《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節氣過日子》

青團在江南被稱為“清明果”,最早時多被用來做清明節掃墓祭祖的供品。

如今的青團除了做清明節的專用供品,也被一些人當作日常小吃,不用自己動手做,随時随地可以買到。不過流水線做出來的青團,其味道和口感,當然不如自己親手采摘野草,經過打漿取汁和面包餡等一系列工序純手工做出來的青團來得新鮮香糯和有韌勁。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地做青團都是就地取材,在浙江南部的青田和溫州,用的是鼠曲草;在上海、黃山、浙江的甯波等地,用的是艾草;蘇州人多用的是漿麥草。

鼠曲草又叫清明草、秋菊草,也寫作鼠麴草,為菊科草本植物。艾草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漿麥草是一種禾本植物,生長在田野、河畔。

草木有趣,看似不起眼的青草,也能做出帶着滿滿的春天味道的青團。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