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筆211-等待而不催促

        女兒學習輪滑将近一年,疫情期間休息三個多月,最近六一活動續費,本來我和孩子商量學習完一年就不學了,基礎動作以及平時速滑已經表現很不錯了,誰知女兒在得知滑輪到期後的反應是堅持繼續學習。問及原因,她說喜歡輪滑老師,更喜歡滑輪滑時的自由,如飛一般。她對老師評價這麼高,這麼喜歡這項運動是我沒有想到的。因為說起輪滑老師,這名女老師也是半路出家,一邊教孩子們,一邊自學的,不過,前段時間加了老師微信才了解到女老師---王老師是一名很勤奮的上進的人,更是年輕人裡少有的有耐心的人。她平時教輪滑是星期天兼職,她同時在一家私立幼兒園任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幼師的原因,她教學時特别有耐心,女兒是比較腼腆型的孩子,表現在家裡來人了,女兒會站到我身後,上課除非老師提問,她幾乎很少主動回答問題,如果心理對一件事情有了不滿的看法,就會覺得很委屈而不言不語……在家裡,她被奶奶,姥姥無意說過“沒出息。”在學校被老師說過“要主動大聲回答問題。”被我質問過“為什麼不敢表現自己?”……因此女兒難免還是會表現得不積極,放不開,但是輪滑班的老師是很有耐心的,當女兒因為新的動作一時沒有掌握要領哭泣時會鼓勵她,當進行遊戲活動,女兒因為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遲遲不肯出手進行遊戲時會等待她,而不是催促她。這一點尤其做得好!等待而不催促,有多少老師和家長能做得到呢?

        輪滑班有四周的小朋友,做一些基本動作,接受力很慢的,但是從來沒有被老師催促過,甚至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是不是對他們更嚴格一點,他們學習的效果會更好?有時候甚至一些頑皮的孩子故意搗亂,不聽教練指揮,于是在旁邊一起等待的家長都評論說:“興趣班的老師都沒脾氣,因為收了學費的緣故,所以都很有耐心。”甚至有家長會補一句,“反正學習的時間越長,他們才越能賺錢。”這些話聽起來很刺耳,等待的家長群也隻一笑而過,但是日複一日,每個小朋友都慢慢地有了進步,他們的進步卻沒有被催促的因素。

        将心比心,很多人覺得花錢了我就是老大,在商場買東西花錢了就想要最好的服務,在飯店點餐了,就想要最周到的伺候,在興趣班報名了,就想要肉眼可見的進步……人們的功利心,利己主義太甚,換位思考一下,其實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商場的服務員一邊當着消費者笑容滿面一邊在背後抱怨,飯店的服務人員一邊笑容可掬的服務一邊在心裡腹诽食客的吃相難看……每個人都在帶着自我大量的情緒做事而缺乏互相的理解和尊重。想起日本“掃除道”精神裡,人們打掃下水道都帶着一份掃除世間藏污納垢的地方的高尚的敬業的心态,做事的目的就是做好一件事,修煉自己。我不由得覺得,生活的本質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努力的生活。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我們知道長大的過程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們就會少了抱怨和不耐煩,小時候的所謂“慢”才是孩子紮根生長的本質,而我們卻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評判一件事多麼簡單,容易,我們在催促孩子,催促生活給予我們更多,但是恰恰在催促中,我們失去了體驗“慢”的心和境界,有人說小學是用最長的時間學習了最少的所謂知識,乍聽起來是對的話,但是我們卻忘了此時她們是孩子,甚至三歲之前的習慣,三到七歲的綜合培養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家庭原生态和後發力。等待而不催促,值得我們反思!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